數資源經營的山海關防線,也不免就此告破。
渤海灣西側的河間府以京杭運河為界,運河以東至渤海灣的區域,包括沿岸的靜海、興濟、滄州、南皮、東光、吳橋等大小城池,全部劃歸海漢。
大明商船民船仍可在海漢控制的京杭運河航段內通行,但船隻需受海漢轄制並繳納通行費用。
明廷雖然不甘,但也明白這大概已經是所能爭取到的極限了,最終只能接受陳一鑫的條件。
至於海漢對長江航道通航權的索求,大明更是無力抗爭,只能默默接受。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師部隊,在此次戰爭中幾乎被海漢消滅殆盡,至少三五年之內也很難恢復元氣了。
而長江上游地區受通航條件和軍費預算所限,根本就沒有成建制的水師艦隊,也無法威懾到長江下游的海漢統治區。
不過海漢船隻目前在長江上的活動區域最遠也只到九江、鄱陽湖一帶,暫時還沒有威脅到華中平原,這對大明來說可謂是難得的喘息之機。
而數目龐大的戰爭賠款,是談判雙方耗時最久,爭議最大的一項條件。
對於海漢提出的八千萬兩白銀,以及談判期間每日二十萬兩追加軍費的要求,大明這邊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答應的。
因為即便是搬空國庫,將每年的財政收入全部用來償還賠款,大明也需要至少二十年,才有可能把這筆錢付完,這根本就沒辦法實現。
陳一鑫期間又提出過以華北的大片地域來抵銷戰爭賠款,但他所要求的地域是太行山以東的除京畿外的全部地區,這自然無法讓大明應允。
要照陳一鑫的方案來,那京畿北邊是燕山山脈,西邊是太行山脈,東南兩個方向都是海漢地盤,京城豈不是成了與外界隔絕的孤城?
當然了,海漢所提出的賠償數目也不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獅子大開口的目的,是為了逼迫大明在其他條件上妥協,而不是讓大明立即陷入破產導致的內亂。
在將對方的退路封住之後,陳一鑫提出了以大明的人口、礦藏作為折價賠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