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眼見阻攔不成,只能退到兩裡之外跟著海漢軍。這與其說是等待時機發動襲擾,倒更像是在側翼護送海漢軍過境。
這種行為也不難理解,青州肯定已經接到了阻擋海漢軍的命令,但帶兵的將領肯定有顧忌,要是不管不顧來硬拼,本地駐軍大概逃不過全軍覆沒的結果。
如今這世道,手底下能有幾千兵力,那就是安身立命的資本,好歹也是一方諸侯。要是把家底拼沒了,朝廷可拿不出錢來重新組建一支兵馬交給青州了。
再說青州這地方的位置,本來就是卡在兩國控制區的分界線上,但又沒有天險可供據守,海漢軍三不五時就會以拉練的名義過來溜達一圈。青州今天還屬於大明,過幾天可能就難說了,得罪了海漢,無異於自斷後路。
反正海漢軍那邊早就透過秘密渠道送了訊息過來,這次北上只是過境,不會攻打青州的城池。與其跟海漢軍硬拼,倒不如做做樣子,回頭跟朝廷稟報說苦戰數日,已將敵軍逐出青州就完事。
保住手上這支人馬,萬一過些時日就變天了,起碼還能有資本跟海漢這邊講講條件。
至於阻攔海漢軍北上這差事,反正青州是攔不了,誰要能攔得住那就讓誰去攔,這個功勞是萬萬不能去搶的。
孫丙對青州明軍的反應也早有預料,只下令小心戒備,也沒有分兵去驅趕這些零散明軍的打算,大夥兒心照不宣,互相配合把這場戲演完就好。
他率這一路兵馬北上,途中也並沒有山海關那樣的要隘需要攻打,所以也沒什麼必要跟沿途駐防的明軍糾纏太深。
當然如果有哪支明軍悍不畏死,硬要衝上來攔路,那孫丙也不會拒絕多拿一份戰功。
真正的戰鬥,孫丙認為可能會發生在離開青州進入濟南府地界之後。
橫穿濟南府的黃河,是明軍為數不多可以據守的天險。一旦孫丙這支人馬在濟南府渡過黃河,前方進入河北便是一馬平川,再無險地可守。明軍若是打算像模像樣地抵抗一下,那肯定會在黃河沿岸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