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頭再看,雖說得償所願把孫女送入了國公府,但是相較陳望這位貨真價實的“乘龍”快婿,真是虧大了。
燕國公高適之和淮陽侯宋道寧是至交好友,奇怪的是門當戶對的兩家竟然沒有任何親上加親的聯姻,真說起來,燕國公晚年所生的高士廉高士菁兄妹,放在太安城都是相當出彩的年輕子弟,而淮陽侯子女眾多,又屬於倒吃甘蔗節節甜,因此照理說即便不是嫡長子女,與高家兄妹年齡相當的那幾位宋家男女,若是成親也不算就是如何高攀了燕國公府。
今天燕國公和淮陽侯不但都要參與早朝,而且還共乘一輛馬車,車廂寬敞,尚未入冬,國公爺高適之就讓人添了只精巧小爐,焚香取暖皆可,這是為了照顧早年染寒的好友宋道寧。
宋道寧眯眼打著盹,高適之輕輕彎腰,動作輕柔地挑了挑爐火。
宋道寧睡眠極淺,很快就睜開眼。
高適之看到宋道寧投來的視線,問道:“有話想說?”
宋道寧默不作聲,眼角餘光瞥了眼他們和馬伕之間的那張厚重簾子。
高適之又問道:“你家那位老馬伕終於也自行請辭了?”
入秋便懼冷的宋道寧伸手攏了攏領子,輕輕嗯了一聲。
高適之笑了,“既然如此,為何還不敢暢所欲言?”
宋道寧臉色淡漠,“經過這麼多年,習慣了。”
作為患難兄弟的高適之心有慼慼然,輕聲感嘆道:“這麼說來,還要感謝那個一刻不願消停的年輕藩王,否則陛下就算有心撤走趙勾,也絕對沒有這麼快。”
宋道寧嗓音沙啞道:“一開始,我對先帝此舉是有怨言的,這麼多年下來,反而心安。說實話,以往偶爾出行,明知道有個先帝眼線盯著,其實也沒什麼不自在的。現在陛下撤走諜子,高兄,你覺得如何?”
高適之冷笑道:“宋老弟,我高適之又不是官場雛兒,當然是跟你如出一轍,不自在,很不自在。還不如雙方其實心知肚明,只要不捅破窗戶紙,就能相安無事。現在倒好,明面上走了個馬伕,是不是府上就會暗中多個僕役婢女?”
一向在太安城以木訥寡言著稱的宋道寧笑意玩味,“高兄,你是否因此便覺得陛下氣量不如先帝?”
高適之皺眉道:“你不覺得?”
宋道寧搖頭道:“陛下此舉,在我看來,不是想要讓咱倆為此感恩戴德,陛下不至於如此淺薄,無非是給了你我一道不需要宦官代勞的密旨罷了。你若是不諳深意,接下來的那場盛宴,就沒有你的座椅了。”
國公爺頓時神情凝重起來,問道:“此話何解?”
宋道寧緩緩道:“自祥符元年起,京城官場風雲變幻,讓人目不暇接。諸多起伏,不是幾個人的官場升遷那麼簡單,文官方面,北地彭氏為首計程車族開始迅猛崛起,以盧庾兩氏領銜的江南士族突然崛起又突然沉寂,青黨死灰復燃,翰林院從趙家甕獨立出去,等於跟三省六部徹底撇清,新任翰林院學士是根正苗紅的天子門生,出身普通士族,和張廬以及江南兩遼兩大世族都無太大關係。六座館閣的設立,亦是從三省六部分權之舉。武將這邊,暫時不說老舊兩朝藩王,就說最近幾年在京城進出過的人物,之前的兵部侍郎許拱唐鐵霜,薊州副將楊虎臣韓芳,重返廣陵道大權在握的宋笠,以中堅將軍李長安為首獲得提拔的七位京畿實權武將,還有剛剛入京的董工黃田綜和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