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節(2 / 7)

是許多位高權重的戶部官員未必兩袖清風,百萬石漕糧偏離熟悉的官場軌跡進行運轉,必然導致無數既得利益的流失,一旦天下漕運從入京城入兩遼變成一分為三地加上一個北涼,成為定例後,那就意味著每年百萬石的漕運分紅就打了水漂,漕運大員身後那一大幫太安城功勳家族,其中就有燕國公高適之淮陽侯宋道寧這兩位,當初離陽老皇帝分封功臣,按照元本溪的方案,大致是“文臣給權,武將給錢”,在廟堂上揚文抑武,常山郡王趙陽也在此列,而像高適之宋道寧在內一大幫府邸,就得以染指黃金滾滾來的漕運一事,只不過高宋之流吃相比較好,份額也不大,這些年也有意無意叮囑府上涉及漕運事務的話事人低調行事,這兩位公侯的逐步退出,也導致其他許多家族的氣焰高漲,用貪得無厭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初張鉅鹿整頓漕運和胥吏兩事,為何步履維艱,就在於這兩件事幾乎把離陽官場高低兩處都給得罪了,雖未強烈反彈,卻也成效不大,畢竟官場從無自在人,誰不沾個親帶個故?張鉅鹿下獄後,一座廟堂噤若寒蟬,期間固然有碧眼兒死黨桓溫選擇袖手旁觀的因素,固然有張鉅鹿任由張廬分崩離析的緣故,但何嘗不是那些倍感苦無天日的離陽文武私心使然?

誰會覺得跟西北徐家打交道是一件輕鬆快意的事情?誰又敢把離陽官場那套規矩生搬硬套到北涼邊軍頭上?誰有那份膽識跑到西北地盤上跟徐家官員索要回扣?就不怕給那些北涼蠻子一刀砍了腦袋?

故而戶部對漕糧入涼一事的真實態度,可想而知,當然是能拖就拖,能緩就緩,事實上這份策略,與當時溫太乙在小朝會上對皇帝陛下當面提出的意見,不謀而合。

突然,年輕皇帝笑問道:“蔡楠,韓林,你們二人所處轄境最是毗鄰北涼道,覺得第二場涼莽戰事走勢如何?”

韓林是不擅軍務的純粹文臣,在這種問題上當然不會率先開口,緊急召見入京的節度使蔡楠也沒有含糊其辭,因為早有腹稿,微微潤了潤嗓子,並未怯場,很快就朗聲道:“陛下,依臣來看,這場仗不管對北涼北莽,都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苦仗,勝也慘淡,輸則更傷元氣,北涼原本兵力劣勢,但是佔據第一場涼莽大戰獲勝之勢,西北邊軍上下擁有極強的求戰之心,在數量相當的戰場,北涼戰力絕對要勝過一籌,而且第一場戰事中,北涼第一等精銳騎軍受傷很小,大雪龍騎軍保持完整建制不說,那兩支之前始終對外秘而不宣的重騎軍也蓄勢待發,更有何仲忽周康兩人的左右騎軍根本就沒有參加第一場大戰,反觀北莽,楊元贊在幽州葫蘆口內全軍覆沒,當時西線流州的柳珪嫡系兵馬也傷亡較重,近萬羌騎更是死絕,如今第二場大戰尚未正式開啟,龍眼兒平原一役,且不說北莽精銳馬欄子死傷殆盡,洪敬巖的柔然鐵騎就已打散,董卓私騎也是傷筋動骨,這絕對是北莽表面兵力依舊大優之下的巨大隱患,相信涼莽雙方如今對此都有新的一番權衡。”

年輕皇帝輕聲感慨道:“真不愧是北涼鐵騎甲天下啊。”

北涼鐵騎甲天下。

這句中原並不陌生卻未必認可的話語,也許今天是第一次在離陽官場被人公然宣之於口,而且還是從趙家皇帝的嘴裡說出。

兩淮經略使韓林比起在京任職時的風致儒雅,肌膚黝黑了幾分,氣態也開始沉穩內斂許多,身上多出幾分粗糲質樸的邊關氣息,相較溫守仁晉蘭亭這些久居廟堂文臣的雍容優遊,雙方之間出現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距離感,韓林在當世十餘位離開太安城擔任一方封疆大吏的經略使中,屬於名副其實的高升,被朝廷寄予厚望,而不是從中樞重地貶謫地方,離陽對這位舊刑部侍郎可謂青眼相加。

趙家天子看向這位每旬必有密信經由趙勾諜子之手傳往京城的經略使,眼神柔和,“韓林,這一年來辛苦了。”

韓林躬身惶恐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