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廢除賤籍,這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影響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各地豪紳大戶明裡暗裡的反對。
狄泉對此也是早有預料到的,這是個長期的工作,急不來,他派遣了諸葛英成立了專案小組,帶人下到各個縣去監督解除奴籍和賤籍,並對那些堅決抵抗者進行懲處。
這也是先解決一些障礙,畢竟狄泉之後還想搞分田,著了就是和這些大戶地主徹底勢不兩立了,如果能夠在之前先把他們給弄掉一部分,之後的阻力也就會小很多。
而問題目前還不僅如此,範猭找到了狄泉,軍糧現在出了些問題。
目前梁山的軍糧儲備很高,其產出由於有紅薯、土豆和南瓜、玉米這些高產作物,數量上不成問題,但是運輸和儲存上出了問題。
因為狄泉明令禁止這些高產作物以任何可種植的方式流出梁山,所以這些高產作物根本不會直接發放到部隊手裡,基本上不是晾乾的,就是做成粉條或者徹底磨碎烘乾成粉下發。
這些東西只能夠解決主食問題,但是現在肉食和蔬菜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蔬菜還可以用鹹菜來代替,但是這肉類目前的狀況不容樂觀,因為儲存不易,晾乾風乾所需時間太長,而且其產出的肉類口感極差無比。
醃肉為了保證其不貶值,加入了大量的鹽巴,味道醃出來都是苦的,吃之前得至少浸泡清水一整天,硬度足夠打死一個成年人。
而且目前雨水太大,肉類風乾和煙燻缺乏足夠的乾燥條件,肉食供應有些吃緊。
要是讓部隊帶著活牲畜去打仗,消費更大了,因為這些牲口也得吃草料糧食。
狄泉思索了一下,確實是這樣,想要提高他部隊的戰鬥力,在吃上不僅要保證能吃飽,還得比朝廷的隊伍吃得好。
首先就是保證鹽的攝入量,現在能夠敞開了給軍隊提供鹽吃的部隊,就是朝廷也做不到,沒鹽吃就是一個下場,無力。
第二個就是蛋白質的攝入,長期沒有優秀蛋白質的攝入,人的體質就弱小,蛋白質的攝取目前就主要是攝取在肉類上。
狄泉思索了一下,決定叫後勤部門研發一個東西出來——那就是罐頭。
罐頭這東西易於儲藏不說,而且還便於攜帶。
在中國,罐藏食品的歷史十分悠久。考古人員發現,早在公元前316年,包山楚墓就曾埋下十二個陶罐,罐子的標籤上註明了封藏食品的名稱,並以泥封、葦葉隔層、草餅覆蓋包裹封藏。
《周禮·大業拾遺》中也有記載,人們將魚肉裝入嶄新無水的瓷瓶中,用封泥密封瓶口,杜絕空氣進入,五十至六十日後,鮮同往日。
到了6世紀,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罐藏法做了更加詳細的描述,其中提到甕肉之法是:“和訖,內甕中,密泥封頭。”而魚鮓之法為:“一層魚,一層飯,手按令緊實,荷葉閉口,泥封勿令漏氣。”
《齊民要術》中還提到了水果罐頭的做法,揭示了古人如何把梨密封在瓶中:“先作漤,用小梨,瓶中水漬,泥頭,自秋至春,至冬中,須亦可用。”又說:“將用去皮,通體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
清代的《素食說略·罐頭》中明確出現了“罐頭”二字。書中寫道:“罐頭食物,殊不新鮮,然可備不時之需,如冬筍、蘑菇、豌豆、栗子、胡瓜、菱角之類。菜乏時,亦可採用。”可見,與早期多封存肉類、水果不同,此時的罐頭也用來貯藏蔬菜。
其實,以上這些食物儲存的方法均可概括為密封儲藏法,這與現代罐頭工藝的原理十分相似。而現代罐頭的誕生則可追溯到18世紀末葉的法國。
沒辦法,現在人們儲存食物的手段較為落後,要想儲存食物長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