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振威鏢局吃敗陣,周侗弟子打擂臺(2 / 4)

湯懷牽馬到了戲臺底下但見戲臺上站著一個年輕後生,比他大不了太多,頂多兩三歲,在那裡等待著人來挑戰。

湯懷見他身後揹著一把五尺長刀,並不是大刀,而是有著至少三尺修長刀身的雙手刀。

這種刀,湯懷聽周侗說過,叫千牛衛刀,或者是斬馬刀,刀身修長,可以雙手持握,形制和後世的苗刀相似。

“千牛衛”這個名字,始於唐代,正式名稱為“左右千牛衛”。在唐代,“左右千牛衛”是大唐南衙“十六衛”中的兩“衛”,不領府兵,專責“掌執御刀宿衛侍從”,是皇帝內圍貼身衛兵。晚唐以後,隨著“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衛”的衰敗,“左右千牛衛”也逐漸變得徒有虛名,變成了虛銜的一部分。五代、宋、遼、金,皆是如此。

最著名的千牛衛,莫過於李元芳了……

這種雙手刀的刀身修長,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並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倘若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厲、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周侗說過,此種刀運用熟練者,想要破槍不是難事。

宋、元兩代,我國雙手刀劍還繼續存在,如常見於史書中的“斬馬刀”,其實就是一種步戰的環首長柄雙手刀,北宋曾大量用於軍中,以對付契丹、西夏等少數民族的騎兵。直到明、清兩代,這種兵器仍被軍中所使用。

然而,宋、元以後,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國雙手刀劍,無論兵器製作和實用技術,都走向衰微,失去了原有的光輝。

特別到了明朝,儘管民間還有“荊楚長劍”在傳習,軍中也有斬馬刀一類長柄刀的一席之地,但整個刀劍技術趨於衰退,製作粗糙,技術萎縮,變成了只圖人前“飾觀”的虛花武藝,以至許多人都認為古代的劍法早就成了廣陵絕響,刀法則“傳其佳者絕少”。

不過,這刀並不是苗刀,所謂的“苗刀”在民國之前的朝代是沒有的,之前只有雙手刀和明代的御林軍刀,並沒有所謂的苗刀,而傳說中的戚家刀更不是什麼苗刀。

苗刀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迫使曹錕下臺,郭長生又給鹿鍾麟當隨從副官,時間不長,因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憤然棄官回鄉。

1927年,張之江籌備中央國術館,慕名特聘郭長生於該館教授刀法,其首創苗刀形制,並把苗刀作為中央國術館必修課程之一。

從此苗刀在中國始得進一步發展,劉玉春在保定,及以後郭長生在中央國術館教的是一路苗刀,均沒教完。這路刀勢系集體操練,不免限於一步一勢,不精熟者,便不能領悟其中奧妙。

於是郭長生將苗刀之精華,實戰攻防用法,揉進通臂二十四式筆法,編撰了二路苗刀。近代武術大師劉玉春及其愛徒郭長生,在苗刀中揉進了通臂二十四式中的先進步法後,苗刀更以勢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厲,步法急速靈活多變,連擊性更為突出。

所謂什麼戚繼光拿苗刀作為戚家刀抗倭,純屬是以訛傳訛,牽強附會,胡說八道,戚繼光將軍在御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一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跟所謂的苗刀根本沒有關係。

至於什麼狗屁刀身不開刃,只前方一掌之長開刃的狗屁鐵棍戚家刀更是胡編亂造的產物,根本就是歷史上子虛烏有的東西,這玩意有腦子的人就知道這東西根本不可能實戰,純屬瞎杜撰,結果還導致了後世很多人信以為真,把戚將軍當成了腦子不正常的人了!

湯懷見了這個人的兵器,思量著此人八成是不好對付的,但是眼下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