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人性的,在兩宋時期幾乎沒有人做到。
反過來說,如果狄泉能夠解決梁山軍隊的這些問題,他的梁山軍就能夠戰無不勝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先生金石之言,狄泉頓開茅塞啊!”
狄泉現在也是找到了方向,他先是種農作物,解決梁山的供給問題,然後再發展商業和金礦,保證財政。
只要吃喝不愁,錢財照發,訓練照舊,就是一群綿羊也能有狼群的戰鬥力!
“狄寨主能夠明白,最好不過!”
許貫忠也比較高興,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身負文武全才,也曾遊歷四方,遍尋明主,可惜大多數的人,都是虛名無實,志大才疏,連他的話中真意都聽不出來。
而狄泉卻能明確理解他的意思,這就不是智慧高低的問題了,而是合拍。
“這也是我所言的第二件事,第一件是軍紀,第二件,則是軍費。”
“軍費必要足夠,開源節流,以保證士兵士氣與戰力,然而你這梁山方圓不過八百里,如何能養的起越發多計程車兵?即便是你們劫了生辰綱,又能使用幾天?若是單一靠劫掠貪官汙吏,只怕難以自給自足,況且屢次三番的搶奪州縣,也有極大的風險在內,所以你要找出一個妥善的辦法,去籌措軍費。”
許貫忠的話,就是告訴狄泉,你梁山地盤太小,養不起那麼多的軍隊,又不能總是靠搶劫,要麼攻州佔府,要麼開源節流,否則根本無法滿足財政需求。
可是,狄泉不怕。
論賺錢,他可是有太多的路子了。
且不說辣椒、高度白酒這些拿出去賣了就能夠一本萬利,現在狄泉手裡還有野雲渡的金礦呢!
錢,現在對於狄泉來說,真不是問題。
“許先生多慮了,我梁山自有生財之道,不用搶劫,只是說起了實在繁瑣,待等許先生上山,我親自帶你去看!”
看著狄泉胸有成竹的樣子,許貫忠感覺他不像是說謊,於是又說了自己的第三點要求。
“第三點,此一點不知你有生之年是否可以做到,便是對四方異族,不能濫行殺戮,而是要將規劃異族視其為漢人一般,不得分等級對待,而且,不要早早學那些草莽,稱王稱帝,此為取禍之道!”
狄泉聽完,心中暗自心驚,這一條可不是真對於現階段的要求。
這是許貫忠設想著自己要是有一天改朝換代,在對待四方異族上面的思想。
狄泉明白他的考慮,因為在攻打異族之地,你要是對待異族不夠公平公正,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比如遼國,他們的民族關係就搞得不好,在燕雲十六州入了遼國後,漢族人口驟增,於是乎,這些漢人幾乎全被編入漢軍,但卻是地位最下賤的漢軍,而且被推上最慘烈的戰鬥充當炮灰!
漢軍構成了遼軍步兵的主體,承擔了最慘烈的戰鬥,但是在遼軍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被契丹人打罵欺壓是家常小菜,甚至還可能被隨意殺死,慘絕人寰。
因此,遼國內部中民族矛盾異常尖銳,導致了早期漢軍時常譁變,尤其是在“雍熙北伐”初期,當宋軍取得巨大勝利後,燕雲十六州的漢軍無不人心浮動,意欲南歸!
要不是遼國承天太后,也就是蕭太后對其進行大規模改革,官分南北、蕃漢分治,試圖改善漢遼之間的種族衝突,但受歷史等諸多原因制約,遼與漢的種族矛盾始終沒有得到根治,事實上也不可能被根除。
狄泉既然有一通四海的志向,就不能學這些人,搞民族對立!
哪怕是最小的西夏,也有上百萬人口,你難道還能全殺光嗎?
那你要西夏的土地幹什麼?
至於許貫忠最後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