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為其取名流虯。唐朝編纂《隋書》時,因“虯”意為小龍,為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至明朝洪武五年,將該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蜿蜒1000公里,總面積3600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貿易發達,後世號稱“萬國津樑”。
但是,琉球群島還是比較原始,文明未有開化的狀態,歷史上雖然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但是依舊是化外蠻夷的生存方式,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
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琉球群島和中原王朝有密切聯絡的時代,僅有明清兩朝而已,宋代甚至基本上沒有來往。
而現在的琉球群島上面的原住民們,目前也已經突破了部落階段,剛剛開始向著國家邁進了。
琉球王國有三本記載自身的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和《球陽》。這三本書都記載了琉球開國的神話傳說。
據說,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賜予草木土石,做成島嶼。之後又求上天賜予人口,於是天帝將其子女二人賜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結合生三男二女,長男天孫氏建立了天孫王朝。
天孫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國王,傳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為重臣利勇殺害,王朝滅亡。後有尊敦起兵誅滅了利勇,被擁立為君,稱舜天王。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宋朝。
等到後來,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為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分別位於琉球群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這個時期稱為“三山時代”,三國中,以中山最強,山北最弱,前後相差不大。
也就是說,按照歷史來推算,現在這位“舜天王”,就是琉球國的實際統治者。
也不一定,因為琉球群島島嶼眾多,他實際控制了多少,還是未知之數。
而他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後來的琉球國首都那霸。
那霸歷史上是作為琉球王朝時代的首都,為琉球群島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沖繩島南部西海岸,臨東海的那霸灣,面積38平方公里,可通夏威夷群島、馬尼拉和本州等地,平均氣溫大約23.4c,全年無冬天,常年入夏時間在4月19日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屬於高溫多雨的副熱帶型氣候,因為是海洋性氣候的關係,氣溫經常達到30c以上。
“哥哥,你看那邊山上,是不是有個……房子……”
張順猶豫了很久才說出了“房子”這兩個字,因為那個建築物雖然很巨大,但是看起來似乎像房子又不像是房子,過於粗糙。
“好像是個……城池……”
他們看到的那座“城池”,正是目前的琉球國首都——首裡城雛形。
首裡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琉球島南部首裡市以東一座琉球式城堡,建造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其佈局是依照中國明清的紫禁城作藍本而建。從15世紀至19世紀是琉球國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宮,首裡城是琉球王國的政治和權力的中心。首裡城曾經四度被毀,最後一次於1992年重建。
雖然現在真正的首裡城還差著兩三個世紀才能修建起來,但是並不妨礙現在他們建造一座象徵性的王城,儘管這王城是用各種椰子殼、珊瑚、棕櫚葉搭建的頂棚,恨不得海風颳大一點就能掀開頂棚,而那些外圍的“城牆”,幾乎就是差了一排稀疏的木樁而已,基本沒什麼防禦力,那把大刀一砍就是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