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安排的,他當時沒有在意,現在想來是不是太過簡陋了。
殿試一共有兩題。第二題,問的是海事,他不禁想起了遠走的胡威武,也不知在沿海是生是死,這些年葉信芳久居內陸,除非勝仗很少聽到抗倭的訊息。
這題應該是內閣出的,題目很長,有三百個字,葉信芳從材料中察覺到內閣雖問海事,但字裡行間卻有海禁的傾向。
回想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皆是從閉關鎖國開始,葉信芳自然是反對這個觀點的,從堵不如疏立論,洋洋灑灑一揮而就。
策文不限長短,但一般在兩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
歷史上許多科舉考生,因一筆好字入了考官的眼,有時哪怕文章尚且欠缺一二分,愛惜其字,也可能會破格錄取。
殿試是所有科舉考試中,時間最短的,只有一天時間。
日出開始,日暮結束。
貢士們交卷之後,便魚貫退出大殿,葉信芳微微抬頭,看見皇帝有些疲憊的坐在上首的龍椅上,暗道這樣切切實實的陪考一天,倒是個很實誠的皇帝了。
考完試並不是當日就能出成績,而是要在三日後舉行傳臚大典方才知曉。
皇帝皺眉看著面前這十一份評卷,這是考官們兩日批改答卷的結果。
除了前十名的名次排定,由皇帝親自定奪,而後面的考生排序,全部都掌握在這八名考官手中。
這次殿試參考者三百零五人,其中除了本次會試錄取的三百人,還有五人是上屆會試中因故未能參加上次殿試的貢士。
皇帝本來只用評定前十即可,這次卻出人意外的有十一份卷子,皇帝拿起那份明顯放置一邊的考卷,上面的字跡有些眼熟,一看姓名,正是葉信芳。
“這份考卷是何意?”皇帝沉聲問道,他確實很欣賞葉信芳寫話本的才能,但科舉大事,是不能摻雜一點水分的,若是答卷不佳,不等別人勸解,皇帝也會將葉信芳送出前十。
“此乃陳閣老一意孤行放進來的,吾等阻攔不得,只得奏呈御前。”內閣鄭閣老開口答道。
皇帝轉而看向閣老陳瑜,問道:“陳卿,何故?”
“啟奏陛下,此卷於海事之論,臣覺得甚是在理,當為狀元。”陳瑜出列奏答。
皇帝翻了翻卷中的海事之論,暗道難怪陳瑜這堅持將這份答卷呈交御前,原是反對海禁的,若僅僅只是這樣,當狀元如何夠格,恐怕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