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他一眾門生中,能理解他的也只有柳賀一人。
張居正其實不願柳賀返鄉太久,但他新讀了柳賀所寫的《鄉居小記》,便覺得也該讓柳賀悠閒幾日。
柳賀人不在京城,卻仍在《育言報》上撰文,也有許多人對此不太服氣。
翰林院中,沈一貫便道:“這報歸禮部,而非某人私有之報,若致仕返鄉的官員人人都在報上撰文,其若戴罪,天子讀了他文章恐怕還會憐惜,令其早日返朝。”
羅萬化聽得此言不由皺眉:“肩吾兄,不如讀過文章再行批判,如何?”
羅萬化是狀元,沈一貫為三甲,然而羅萬化不受天子及內閣器重,官運只是平平,他一開口,沈一貫便道:“一甫兄,我只就事論事罷了,並未針對誰。”
沈一貫雖未提柳賀之名,但他實則句句不離柳賀,誰都能聽出來。
事實是如此,柳賀人雖不在京城,《育言報》的影響力卻一日勝過一日,人人皆知這《育言報》是柳賀所辦。
本月將是太后聖壽,揚州鹽商主動獻銀為太后祝壽,民間主動捐錢,天子與太后十分高興,便見了這些鹽商,誰知這些鹽商談著談著竟提起了柳賀,贊他為揚州百姓出力甚多,揚州鹽業的秩序由他整頓,秩序一清,鹽商們只專心掙錢就足夠了,獲利反倒比過去更多。
聽在不喜柳賀的人耳中,柳賀簡直是陰魂不散的存在。
柳賀是不知曉宮中有這一遭,若他知曉,恐怕要感慨一句,哥雖不在京城,京城卻有哥的傳說。
不管旁人想法如何,他是意志堅定之人,只做自己必須做的事。
這一期《育言報》,柳賀因寫農事所得受到滿朝矚目,論科第,滿朝文武沒有能與他相較者,他都如此重農,日後官員士紳誰若對農事不屑一顧,旁人便要問一句,您科第如何?在朝中又當什麼官?
有柳賀帶頭,官員士紳看《育言報》時便對農事多了一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