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頭,話都說不出來了,他口中的「我還活著」沒有任何慶幸,只有悲痛,抬起少了根手指的右手掩住了面容,隨即面露痛苦的朝鏡頭擺了擺手。
採訪無法再繼續下去了。
螢幕前的無數人原本還堅持著,此時也再也破防了。
「希雲啊——」
馮素珍老人悲痛的難以自持,被身邊同樣淚流滿面的大兒子摟在懷中,有了第一個破防的人,在座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了。
馮程側身用袖頭按住眼角,本想偷偷擦去痕跡,一看身旁的弟弟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還不如他呢,看看其他兄弟姐妹,人人都紅了鼻尖,心態瞬間就平了。
馮家老大取了包紙巾,從長輩那裡開始發,不到半圈就已經見底了。
陳市怔愣的看著螢幕,任由眼淚順著眼眶流下,瞳孔中滿是懊悔……
位於蘇城的電腦前,溫荑同樣把紙巾按在眼睛上。
直播的節目依然在繼續。
除了第一封家書因當事人還健在用旁白讀信,後面就轉回到演播大廳。
數名德藝雙馨的演藝家被邀請上臺讀信,有不少人甚至在讀信的過程中幾度哽咽的難以繼續,卻沒人覺得他們不敬業反而更受感染,電視機前的人也都紅了眼眶。
一連十封信被讀完,這些都是計劃中的,緊接著主持人上臺。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接下來這封信有點特殊,這是一位陌生的網友透過徵集活動送到節目組的,而她並不是信主人的家人,也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一位萍水相逢的有緣人……」】
隨著她的講述,節目用背影拍攝的手法模擬了一位身著漢服的女子因緣際會從舊書中發現一封帶著灼燒痕跡的信,鏡頭轉向機場,帶著行李的女子毅然決然奔赴陌生的城市。
緊接著就是走街串巷逢人就問的加快畫面,從白天到黑夜,就這樣一直走著、問著。
直到有一日她終於無意中拿到節目組的徵集海報,之後便帶著期盼忐忑的心情再次走進機場。
期間主持人的旁白緊跟著「溫荑」的腳步,鏡頭回到演播大廳。
【「說這封信特殊,並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封沒來得及寄出去的信,更是透過寫信人的筆向我們展現了當初戰場上的動人故事。」】
採訪畫面轉到家書博物館,張館長的聲音響起,鏡頭隨著他的手看向那一面牆。
【「一共十八封家書,封面全部由無名英烈書寫,可這個人到底是誰,卻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今天,我們收到這封信。」】
影印版信紙在螢幕上旋轉切入。
電視機前一片譁然。
「我去!好漂亮的字!」
「比字帖上的都好看。」
「這手硬筆楷書,不是童子功練不出來。「
「哎,可惜了啊……」
【「無巧不成書,在這封信面試後的幾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英烈歸國儀式召開,本臺記者奔赴機場拍下了近千份烈士遺物的照片,其中就有馮希雲的私印。」】
主持人的聲音大了,語氣也多了些振奮人心的喜悅。
【「在命運的安排和國家代表團不辭辛勞的奔波下,時隔七十年歲月,這封信終於要回到它主人的手中了。「】
鏡頭隨著主持人的話轉向馮家大門口,一名孤獨的老人站在那裡翹首以盼,那將全部重量都支撐在手杖上的身姿由遠至近,最終在看到八旬兒子捧上前的家書時淚如雨下……
螢幕逐漸向上,最後出現在電視裡的是湛藍的天空,和一群飛過天際的和平鴿。
……
溫荑沒想到周晴竟然是透過這種手法來展現的,不得不說,雖然沒有人把那封信念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