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他們害怕辛棄疾的崛起會影響他們的議和計劃,於是在暗中謀劃著如何對付他。
第六章:陰謀陷害
辛棄疾的勝利如同一把利劍,刺痛了主和派的神經。他們感受到了威脅,決定對辛棄疾進行陷害,以消除這個“眼中釘”。主和派在朝廷中散佈謠言,就像一群黑暗中的毒蛇,吐出惡毒的信子。他們稱辛棄疾組建義軍是為了謀反,意圖奪取朝廷大權,將他描繪成一個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
昏庸的皇帝聽信了這些謠言,他被主和派的讒言所迷惑,對辛棄疾產生了懷疑。在他眼中,辛棄疾的功績不再是為了國家,而是對他皇位的潛在威脅。他下令將辛棄疾召回臨安,接受調查。那道聖旨如同一道晴天霹靂,落在辛棄疾的頭上。
辛棄疾得知訊息後,心中悲憤不已。他深知這是主和派的陰謀,但君命難違,他只能帶著滿心的無奈和委屈前往臨安。在臨安,他受到了朝廷官員的審訊。那審訊的大堂氣氛壓抑,官員們面色陰沉。
“辛棄疾,你可知罪?有人告發你謀反。”審訊官嚴厲地問道,眼神中透露出冷漠與審視。
“吾忠心耿耿,組建義軍是為了抗擊金兵,何來謀反之說?這分明是小人的陷害!”辛棄疾義正言辭地反駁,他的目光如炬,直視審訊官,心中滿是憤怒與冤屈。他本以為自己為國家和百姓出生入死,朝廷會理解他的一片赤誠,卻沒想到被奸人所害,陷入如此困境。
然而,主和派早已買通了一些證人,這些人在法庭上作偽證,言辭鑿鑿地汙衊辛棄疾。他們或神色慌張,眼神遊離,卻依然按照主和派的指示編造謊言;或故作鎮定,添油加醋地描述辛棄疾的“謀反”行徑。辛棄疾看著這些顛倒黑白的場景,怒不可遏,卻又感到無比的無力。
“你們休要血口噴人!我辛棄疾一心只為大宋,為抗擊金兵、恢復中原而努力,你們這些奸佞之徒,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陷害忠良!”辛棄疾大聲怒吼,聲音在審訊大堂中迴盪,帶著無盡的悲憤。
但主和派的勢力如同一張大網,將他緊緊困住。他的辯解在那些被操縱的證據和虛假證人面前顯得如此蒼白。朝廷中的正義之士雖有心為他辯護,卻也被主和派壓制,難以發揮作用。辛棄疾陷入了絕境,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清白,毫不屈服。他心中堅信,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哪怕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第七章:流放之苦
儘管辛棄疾據理力爭,但在主和派的操縱下,他還是被判定有罪。朝廷決定將他流放到偏遠之地,這一判決如同冰冷的枷鎖,鎖住了他的理想和抱負。
辛棄疾帶著滿心的悲憤踏上了流放之路。一路上,他目睹了南宋百姓生活的困苦,那是一幅悽慘的畫面。土地荒蕪,雜草叢生,田間不見勞作的農夫,只有餓殍遍野。百姓們衣衫襤褸,眼神空洞而絕望,孩子們餓得皮包骨頭,在路邊哭泣。村莊裡,房屋破敗不堪,屋頂漏風,牆壁搖搖欲墜。這一切讓他對朝廷的腐敗和昏庸更加痛心疾首,他深知,正是朝廷的不作為和主和派的賣國求榮,才導致了百姓的苦難。
在流放地,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辛棄疾住在簡陋的茅屋中,那茅屋四處漏風,每逢雨天,屋內便積水成窪。他常常食不果腹,只能以野菜、粗糧充飢,有時甚至數日沒有食物。但他並未被這些困難打倒,他在流放期間,依然關注著國家的局勢。在那孤獨的夜晚,他藉著微弱的燭光,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情懷的詩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他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對軍旅生活的嚮往和對恢復中原的渴望。每一個字都像是他心中燃燒的火焰,透過紙張,傳遞出他那不屈的精神。這些詩詞在民間流傳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辛棄疾的愛國之心。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