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時時陪伴,時時目瞪口呆。
他見過無數怪癖天才,創作樂曲的習慣,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口傳心授,親密無間的迎合!
而且,他學的日本箏,竟然看不懂最基礎的厲式五線譜了!
年輕的遠字輩弟子,試圖在厲勁秋、鍾應臉上找出半分玩笑的意味。
然而,他們非常認真。
「比以前沈先生留下的譜子,完整一點了。」
鍾應皺了皺眉,「只不過這一段,還要改改,不能用謠、引的旋律……」
厲勁秋仔細思考,抬筆就改。
「——那就用你說的詩、歌曲調,這怎麼樣?」
空白的紙頁唰唰畫出了無數帶尾巴的小蝌蚪,白紙黑字清晰可見。
音樂創作走入了專業學術領域。
遠山自詡中國音樂文化通,又懂基礎西方樂理,這時卻一個音符都看不懂,只能憑藉作曲家留下的符號痕跡,感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可鍾應拿過來看,笑著就誇道:
「不愧是厲大作曲家,我這麼簡單粗糙的說明,你都能譜好曲,果然是天才。」
一向不覺得自己字跡有問題的厲勁秋,得此盛讚,意外的心中雀躍,語言謙虛。
「我怎麼可能是天才,看看這字,太亂了,我應該練練。」
「不用練,能看懂就行。」
鍾應即使分不清五線譜上紛亂符號。
但他和厲勁秋從頭開始,慢慢改出來的樂譜,已經在他心中奏響了旋律。
那是沈先生臨終前的期盼,更是他與寧明志恩斷義絕的象徵。
這樣的曲、這樣的詞,最好是築琴彈奏,竹尺擊弦,清脆泠泠,高歌景星吉兆庇佑中華,嘲諷寧明志的自以為是。
「秋哥,來,擊築。」
鍾應期待的看他,似乎在等一首合創的天籟之音。
厲勁秋可太清楚自己的水平了,連連擺手,「不了不了,我來演奏簡直是侮辱這首樂曲,下回吧,下次一定。」
兩個人在陽光充沛的秋日,笑得暢快恣意。
然而,偏偏有人不識趣。
「什麼曲子?也許我能擊築而歌。」
沉悶的輪椅聲響,隨著這聲親切問候,帶著討厭的寧明志前來。
他笑容慈祥,視線羨慕,終是沒有忍住,打斷了一派靜謐和諧的氣氛。
遙遠和室,能夠清楚聽到鍾應與厲勁秋的聲音,也能看到厲勁秋挑起琴絃,鍾應專注的視線。
他只覺得,這一幕熟悉又懷念。
當初他與靜篤,便是這樣——
不,應當比他們更加親密,彷彿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兩個人心手相通,譜寫出妙曼動人的古樂曲。
他記得那句「雪霜貿貿,薺麥之茂」,也記得那句「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靜篤親自為他挑選的《猗蘭操》,親自與他共譜的猗蘭曲,無論時隔多少年,他都能清晰的迴響起那段旋律。
寧明志的輪椅,與築琴近在咫尺。
即使鍾應和厲勁秋收斂笑容,冷漠看他,也磨消不去他回憶之中帶出的久未知音。
於是,寧明志伸出手,拿起了光滑竹尺。
這支竹尺早已經換過幾十支,但它擊響銀弦的聲音,仍是八十多年前,沈聆第一次將琴擺放在他面前,笑著擊響時的韻律。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的低沉迴旋,是沈聆在陰雨連綿的庭院,深思遺音雅社的首演。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的哀嘆惆悵,是沈聆擔憂他不能登臺,心中失落傷感的勸慰。
寧明志身體腐朽,靈魂依然會隨著一曲《猗蘭操》,回到自己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