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2 / 4)

,不至於真的顆粒無收,況且因為楊冬燕他們家搬離的緣故,不少人受到鼓舞,覺得沒道理大牛、二牛可以,他們就不行的。就這樣,鼓起勇氣離開家鄉,前往縣城等地打零工。

可以說,十里八鄉之中,外出打工人數最多的就是礁磬村了,其他村子只怕是十個加一塊兒都不一定抵不過他們。

再一個就是,老魏家這邊提前許久就跟親戚們說過的,情況不太妙,該囤糧就囤糧,免得到時候束手無策。

在這種情況下,起碼村裡姓魏的人家都有所準備,又因為有些年歲太輕了,不敢去陌生的地界做活兒,老叔家那幾個老早就出門的後生就將位置挪了出來,讓親戚家的小子去了鄰縣的牲口鋪子裡,自個兒則結伴去了省城投奔大牛、二牛。

結果就是,兩邊都保全住了。

當然,也有極個別家裡,譬如魏大嫂他們,就因為沒辦法外出,坐在家裡絕望哭泣。

老叔肯定不能坐視不理,不過沒等他想好要給他們多少糧食,自家後生們回來了,不光帶來了救命的糧食,還轉達了大牛的話,讓去老屋後頭挖地窖,接濟親戚們。

楊冬燕家那六間青磚大瓦房後頭的地窖,在時隔好幾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地窖裡儲藏的糧食,當初是依著老魏家的人口算的,大概夠他們可勁兒的吃個兩三年。如今挖開地窖,將存糧一一扛出來,依著大牛託人轉達的口信,絕大部分都給了魏大嫂家並她前頭分出去的三個兒子家裡,小部分則給了除老叔家以外的其他魏家親戚。

存糧是不能做種的,吃起來的口感也會比當季新收穫的糧食差上許多。

可放在這檔口,卻是真正的救命糧食。

老叔自家沒要這些糧食,非但如此,他還命兒孫們將自家多餘的糧食整理好分成好幾個等份,跟老魏家那邊的存糧一起,分給了族中快要熬不下去的人家。

“家族家族,不就是家裡過不下去了,族中還能拉拔一把嗎?我們家能有今天,也是大牛他們幫襯,託他們的福,咱們家前年蓋了新屋,你們幾個也都娶上了媳婦。如今,我說要幫襯親族,你們可有意見?”

有也不敢逼逼。

其實像跟隨大牛哥倆幹活的那幾個後生,因為見多了世面,自是比其他人更明白這種絕境之中守望相助的道理。當然,每戶人家裡都有那種自私的人,只是這樣的人一般本身沒多大出息,即便想開口說幾句,也沒在乎他們的想法。

因此,老叔得以順利的將自家多出來的存糧,分給了那些無米下鍋的族親。

……

那些後生是直到九月下旬才回的省城,當然這也是大牛提前告知過的,只道今年買賣會不好做,索性趁這個機會休息一下,跟家裡人好好團聚一下。

有家底的人,一旦碰上突發意外,想的是趁機休息一下。可要是沒有家底可以揮霍,面對這樣的困境,只怕不單單是心急如焚,甚至可能絕望至極。

本來,他們也可以直接過完年再回來的,不過老叔覺得,買賣不好做,那就索性別拿工錢,這樣多少還是有的賺,總比閒在家裡要強。

而那些後生也因為在外頭見多了世面,待在村裡很是無所事事,確定家裡靠著這些糧食能熬過去後,就包袱款款的又回來了。

只是這麼一來,從礁磬村沿路到省城,他們見了不少沿路乞討的人。

一開始覺得不至於,才剛過完秋天,就算顆粒無收,也不該立馬就到無米下鍋的地步。可見多了,也聽多了,他們慢慢的也就明白了。

有很多人家本來就是沒有存糧的,即便是豐年,也不過是剛填飽肚子而已。碰上年景一般的,這些人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年景不好直接餓肚子,而如今……

見多了這樣的事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