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守客氣,這右北平果然乃天下淨土,如今天下紛紛擾擾,右北平倒顯得寧靜。”蔡邕對右北平很有好感。
何顒也說:“以前我在雒陽,總要為天下大計著想,然一路所見,民生凋敝,想不到這右北平竟如世外桃源,此乃太守之功。”
“兩位過獎了,右北平形勢,乃眾人之功,又非我一人所為。今日前來,主要想與兩位先生聊一聊,兩位乃天下名士,今在右北平,不知有何打算?”劉鑫的意思很明顯了,你們倆住在右北平,總得工作賺錢養家吧?他可不願意像公孫度一樣,白白養著一大堆名士。
蔡邕和何顒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劉鑫的意思。
何顒想了一下:“劉太守之意,我亦明白,以前在雒陽,老操心朝廷,這次跟著太守來到右北平,一路所見,反而心灰意冷,現在我倒是有點理解邴原、管寧等人為何會隱世不出了?”
“莫非何先生亦想隱世?”
何顒點了點頭:“左伯懂造紙和印刷,我和蔡伯喈想著,一起把當世一些著作給印刷出來,留傳後世,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劉鑫聽了,心裡不是很高興,造紙術和印刷術是他背後支援的,雖然他也不在乎蔡邕和何顒去使用,但他必須優先考慮自己,以及在右北平各種事務中使用,而不是給兩個隱士來用。
“太守把我等從董卓那裡救出來,我等感激不盡,只是看到這造紙和印刷之術,我倆實在心喜。我性格如此,只願平平淡淡修書,鑽研經學,不願理會太多俗事。”蔡邕也表達了他的想法。
兩人都這麼說了,劉鑫也點了點頭,他也不願意強迫別人效力於他。正當他想著要告辭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既然這兩人想專心研究學問,那麼為何不讓他們研究一下讓百姓受益的學問呢?例如編寫啟蒙學問等之類的,總比研究音樂、繪畫等高大上的、百姓卻用不著的東西要好。
“兩位先生,你們想鑽研學問,我亦支援,只是能否提供一些意見?”
“哦,太守請講?”
“兩人可以為我右北平書院編寫一些實用教材,例如……”劉鑫想了一下,突然靈機一動:“例如標點符號或拼音之類的?”
“標點符號和拼音?這是什麼東西?”蔡邕和何顒吃驚了。
頓時,劉鑫興趣大增,這覺得標點符號或拼音都是值得推廣,弄出來的話也會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標點符號其實就是斷句用的,我等寫字在紙上或竹簡上,總是憑著經驗斷句,實則這斷句未必就對,有時甚至還會有歧義,產生多種前後矛盾的含義來。兩位先生飽讀詩書,應該深有感受吧?”
蔡邕和何顒面面相覷,不知道劉鑫想說什麼。
“在下就舉個例子吧?”劉鑫看到桌子上有紙和筆,墨水都研好了,便走過去把一句話寫了五遍。
“兩位先生,在《論語》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該如何斷句呢?”
他不等兩人回答,便在紙上加上標點符號。共五種斷句方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蔡邕和何顒看著劉鑫在紙上畫小點、小圓圈和小耳朵,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兩人呆若木雞,瞳孔瞬間放大。
“兩位請看,一句話,我便能有五種斷句,分別代表五種含義,那麼問題來了,宣尼公講這種話究竟是哪個意思呢?”
“對呀,究竟是哪個意思?”蔡邕很快就明白過來:“所以,太守的意思是,以後我們寫字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