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1 / 2)

他哪來的臉?

略一思量,路謙撇開了配不配這個問題, 直接背誦起了範老大人對於清朝的功勞。當然,這些都是他後來查的,祖宗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跟著他的,因此並不清楚。

好傢夥, 等他一背這玩意兒, 再強調一番,若沒范文程,清朝絕不可能像如今這般安穩, 搞不好還要退回到關外時……

祖宗斬釘截鐵的道:「就跟他家聯姻!」

就好像這事兒你說了算似的。

好不容易趕走了祖宗,路謙費了點兒時間總算將家信寫完了。想了想,又覺得不太放心,遂又重新鋪紙寫信,這回才是照慣例,放在明面上給程家人的信。

一明一暗兩封信,卻不能都寄到程家在金陵城的鋪面裡,路謙先寄了他給程姑父的信,地址寫的是程姑父私底下置辦的一處小莊子。等這封信寄出去半個月後,這才送出去給程家人的信。

確實怪麻煩的,但也沒其他法子了。

等這些事情都了了,京城也開始回暖了。

其實,先前冬日裡還發生了一樁大事兒,外頭的普通老百姓興許不知道,但在朝廷官員裡,談不上什麼秘密。

火燒太和殿。

臘月裡某一日,太和殿忽的走水,火勢還相當兇猛,據說也曾努力救援了,但太和殿仍然被焚毀了。

假如只是單一的事件,那問題倒是不大。像走水這種事情,在天乾物燥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尤其是冬日裡,為了取暖點火盆,或者乾脆就是燭臺倒塌等等,類似的意外特別多。可若是聯絡上去年的地龍翻身呢?

一次意外那叫意外,接連出了意外,誰能不多想呢?

彼時,距離清軍入關不過才短短几十年,民心尚未完全收復,江山也不曾徹底坐穩。康熙帝的憂患之心又特別重,明明只是一次意外的走水事件,愣是嚴陣以待。

據說,趁著年關裡,整個皇宮都是一番整頓,不少人都被迫夾著尾巴過日子,生怕出了點兒差錯被遷怒。

這事兒看似影響不到外頭,但實則跟翰林院還是息息相關的。去年科舉正科入仕的幾位翰林官,到了今年,就要開始去宮中輪值。這麼一來,難免帶來了宮中氣氛緊張的訊息。

路謙才剛慶幸這事兒同明史館無關,沒兩日,火就燒到了這邊。

翰林院那邊傳來訊息,讓明史館也選派兩位穩重之人,去宮中輪值。

「你看我穩重嗎?」路謙得了訊息後,偷偷的詢問祖宗。

祖宗送給他一個大白眼:「你居然還會怕?我還以為你恨不得上趕著去捧韃子皇帝的臭腳呢!」

路謙倒不是怕康熙帝,他怕的是在面聖的時候,祖宗搞出事情來,他一個繃不住……那不就壞事了?

然而,眼下這情況吧,他也只能寄希望於邵侍讀靠譜點兒。

那不然呢?還能指望祖宗安分點兒?

幸好,邵侍讀沒讓路謙失望。他點了一位高姓和另一位李姓的翰林,都是三十好幾近四十的人。

這個年紀,穩重得體是不用說了,主要是還能做事,在宮中輪值經常會待到極晚,南書房行走更不是光有才華就能做好的,見識性格乃至對體質都有著不低的要求。

路謙正好有事兒要尋邵侍讀,恰好聽到他對高編修道:「來我這兒做事本就委屈了你,依著你原先的官職,該直接升任侍讀學士的,好在也不晚。」

噢,又是一個早就入仕的人。

邵侍讀說的也沒錯,這位高翰林很快就被授為了侍讀,之後又稱了日講起居注官,成了實實在在的天子近臣。

原先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在明史館裡修纂史書。誰知,也就這麼月餘時間,一切就大不同了。

路謙倒是真的沒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