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6 / 7)

時,薛崇訓的臉色微微一變。他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安史之亂”,雖然現在這狀況不足以構成那麼大的危險,但薛崇訓因為先知先覺自然就比較敏感了。

奏章在之前大臣們就看過了,他們現在議的就是這事兒。政事堂要拿出“處理辦法”,接下來的程式是皇帝贊成或者否決。但薛崇訓朝剛開始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硬生生多了個“內閣”衙門,表面上是皇帝的顧問,但很快就影響到了決策中樞的流程。

政事堂提出辦法後,內閣三個人行使“顧問”的權力,主要還是因為薛崇訓的信任,就開始“建議”,其中難以避免對政事堂的做法提出異議……也就形成了現在的格局,政事堂的政略想合法地施行,必須要過內閣一關。薛崇訓長期又不表態,內閣那幫人在那裡找茬,宰相們要是拿不出說服內閣的理由來,這奏章怎麼批覆?

薛崇訓也不過問,在他的眼裡,現在的格局有點像上下兩個智囊團,只是最高權力仍然在皇帝手裡。有了內閣那幾個晉王府舊人,國策也沒辦法受太平公主影響太大,特別是在他不怎麼管朝政的時候,總要有一些人幫著制衡。薛崇訓也可謂用心良苦。

兵部尚書兼政事堂成員程千里先出來解釋:“幽州都督府的健兵名冊確是在前段時間造了新冊,數目降低過半,李宓出京時尚未有新冊,故而有此誤差。”

升吏部尚書的蕭至忠隨即提議道:“照此奏章的內容,幽州兵未有異象,又正值契丹威脅之時,朝廷暫時不該妄動此地,就算只調換主將在此時也是兵家大忌,以免給蠻夷可趁之機。臣以為應下旨安撫都督趙瞿,讓他用心防務,再令長史王賢之徵民夫協助工事後勤;同時等李宓巡查完畢,弄清幽州治理、契丹動向等所有事情之後,再行決策。若是幽州官吏施政不當造成邊患,問罪或換人,再決定不遲。”

蘇晉道:“蕭相公的意思是還沒查清,那幽州用胡人又怎麼說?整個幽州及近左防區,鎮兵、鄉兵、兵隨無法確切統算,估計多達數萬,而督府健兵只有三千多人,大部分都是那些邊兵,李宓在奏章中言邊兵用胡人十之六七,難道不應引起警覺?保障我大晉朝安危的是什麼?除了妥善施仁政以得民心,還有百萬披甲執銳之士,如同一柄劍,人豈有將兵器授予他人之理?”

蕭至忠大概覺得蘇晉資歷不老,便不以為然道:“蘇學士,凡事不要太激憤,多經歷一些事兒多讀幾本書,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王昌齡聽到這句話也不爽了,因為他比蘇晉還年輕得多,蕭至忠那句話豈不是說資歷不夠沒資格議論國事?王昌齡便正色道:“蕭相公以為怎麼才不算激憤?坐視不管幽州隱患就是‘更多的道理’,是哪些道理?”

本來蘇晉和王昌齡的政見不盡相同,經常有互不贊同的觀點,這下子面對政事堂,立馬就成一個鼻孔出氣了。蘇晉看向王昌齡的眼神也帶著欣然。只有張九齡看起來更加老謀深算,既不扯內閣的臺,也沒言政事堂之策的不是。

蕭至忠有點火了正要反駁,就在這時張說站了出來,抬起手示意大家暫時停下來,然後說道:“蕭相提出的辦法也不是不好,但你得讓內閣的人說話吧?內閣本來就是為顧問軍機國事設立,他們覺得這法子不算最妥當,就可以在陛下面前說話。咱們都是為了國家,就事論事。”

張說是政事堂的老大,他一開口,蕭至忠也一副尊重的神態抱拳執禮道:“中書令所言即是,我等受教。”

“蘇學士提出的道理沒什麼不對……”張說用不經意的眼神看來一眼紫幔中的人影,說道,“咱們是中原之朝,漢民才是根本。自古漢民耕、戰兩不誤,不耕何來富庶盛世、何來輝煌王朝?不戰何來國家長治久安、何來偌大之疆域?上古之時,祖先只依靠黃河岸狹小之地,且耕且戰,方佔有華夏九州十五道、地廣萬里,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