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了城堡後面懸崖下的地點,直線距離要稍微小的,然後把投石車運過來,裝上石塊投擲……無奈射程不夠。
可惜沒有紅夷大炮,薛崇訓以前從哪裡看到紅夷大炮能打幾里遠,那玩意對付懸崖上的石堡完全夠射程……
幕僚們想了個辦法,在懸崖下的湟水邊修個土山,然後把投石車弄上去縮短投擲距離。但究竟要修多高的土堆?鄯州長史王昌齡到處找關於石堡城的卷宗,都沒有找到這懸崖的準確高度,只能目測?那誤差得多大。
上面有敵兵,現場去丈量自然不可能。
姓趙的司工功曹說,須得要直到懸崖的確切高度才能開始建築施工。因為要修多高的土山,關係到打多寬的地基。沒有準確高度,萬一修上去高度不夠就白費力氣;而地基打得太寬,又太浪費人力。
這時薛崇訓一拍腦袋,樂道:“懸崖的高度交給我來辦。”
眾人都是好奇,這衛國公用什麼法子去丈量高度?薛崇訓胸有成竹,立馬找來幾個木工協助。現場就有各種工匠,木匠、鐵匠、磚瓦匠啥都不缺……這不是戰場,好像施工工地一般。
薛崇訓先讓木匠用他們手裡的工具做了個木頭量角器。這東西構造簡單,在薛崇訓的指點下做出來完全沒難度,只是量角器的精度可能不是十分理想。
工具弄好之後,他選了塊平地,準備好竹竿等物,便開始了工作。這時周圍的官吏將帥非常多,紛紛好奇地跑過來看稀奇,一時熱鬧極了。
第四十一章 高度
薛崇訓在沙地上擺上了竹竿、量角器、還有一些木工用的工具,讓幾個木匠打下手,就在那兒忙活起來。旁邊的軍中將領、衙門的文官見老大在那裡做些很稀奇的事兒,都好奇地在一旁圍觀。工科房的官吏最是期待,抱著一種求知的態度仔細瞧著,就瞧衛國公要怎麼測量懸崖高度……在這沙土上搗鼓一陣,就能搗鼓出遠處的崖高几何?那也太玄乎了!
只見薛崇訓先在地上立了塊木板,然後拿來掛著鐵錐的墨線,垂直後輕輕一彈,便在木板上留下了一條垂直的墨線。照此方法,他又在靠後的位置的木板上畫了一根垂直的墨線。
接著在兩塊木板旁邊分別立了一根竹竿,和那兩根墨線保持平行;然後在兩根竹竿上橫放了另一根竹竿。
如此搗鼓了半天,薛崇訓調整角度,讓橫放的那根竹竿斜向上瞄準了懸崖頂。接著他開始用木工工具記錄斜竹竿的角度,畫在宣紙上,用量角器測量出角度……角度約五十度。
就在這時,一騎飛奔而來,大聲喊道:“明公,趙司判報,已測出到山腳的距離。”騎士奔至人群外面跳了下來,大步走進來,雙手拿著一張宣紙躬身呈了上來。
一個書吏接了宣紙,復拿到薛崇訓面前。他接過來一看:一百一十三丈。
薛崇訓默不作聲,拿了自己測量的角度和趙司判的資料離開了原地,走到一旁的大傘下,大模大樣地說道:“筆墨伺候。”
“得令!”
這哪裡是戰場,就跟某王公貴族出門郊遊一般!周圍的胥役軍士忙活著侍候薛崇訓,搬書案的搬書案,磨墨的磨墨,場面實在好笑至極。
薛崇訓剛坐下,就有工科的官吏急忙圍住剛才遞宣紙的書吏,問道:“多長?”
“一百一十三丈。”
眾官吏急忙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邊伸長了腦袋去瞧薛崇訓在寫劃什麼。他們的求知慾來源於應用,新的測量高度的辦法(雖然粗糙),只要學到手,就是一項本領,對工科官吏的仕途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薛崇訓將周圍的事兒看在眼裡,一面寫寫算算,一面像教書匠一樣講解道:“《九章算術》雲勾三股四弦五,就是說這種三角圖形。只要形狀相似、角度一樣,三條線的長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