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都說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太安城牆雖高,風卻也大,耳報神更是數不勝數,故而小道訊息總能以驚人的速度傳遍各個角落,當新涼王下榻下馬嵬驛館沒多久,北涼騎軍跟京畿西軍的衝突事件就沸沸揚揚。如此一來,原本朝廷以禮部尚書為首親自迎接藩王入城的平常事,也讓人咀嚼出一些不尋常的意味,多數老百姓在讚譽陛下寬宏大度的同時,不遺餘力痛罵年輕藩王的蠻橫無理,認為朝廷就應該把這個西北蠻子晾在城外,什麼時候幡然醒悟,曉得上摺子跟陛下請罪,才準他入城。
相比不知水深水淺的市井百姓,太安城的文武百官,尤其是有資格參與早朝、等於在離陽官場上登堂入室了的那撥官員,本該是最有底氣對北涼軍政頤指氣使的一撮人,這次破天荒齊齊噤聲,少有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盛況”,例如官職不高卻身份清貴的御史臺言官和六科給事中,私底下相互通氣之後,都紛紛絕了彈劾那位年輕藩王的念頭,理由很簡單,隨著那輛馬車的駛入太安城,除了北涼輕騎跟趙桂尉遲長恭兩位將軍的對峙浮出水面,還有那個北涼大破北莽的驚悚訊息也捎入了京城。在這個敏感時候彈劾堪稱新朝邊功摺子,少不得被前輩同僚好一頓排擠拿捏,不過先帝和當今天子對此都是留中不發的微妙態度,以至於有官場老油子打趣,哪天要是下馬嵬驛館真給拆了,就該無趣嘍。
徐鳳年對這座驛館很熟悉,跟那位洪姓驛丞點名要了後院的一間屋子,等到戰戰兢兢的驛丞躬著身子緩緩離去,徐鳳年搬了兩條藤椅到簷下,和徐偃兵一人躺一人坐著。這趟在清涼山看來屬於徐鳳年臨時起意的匆忙入京,並不是沒有異議,只不過如今徐鳳年對北涼鐵騎和整座北涼道官場的掌控,可謂達到了頂點,除了徐北枳在陵州見面時發了一通怒火,也就宋洞明讓拂水房諜子送來一封密信,措辭含蓄,大抵是不贊同徐鳳年以身涉險,估計這也道出了燕文鸞在內一撥老將的心聲,唯獨白煜經由梧桐院姍姍來遲地送來一封信,言辭中卻是持贊成意見的。
徐偃兵輕聲道:“二郡主說讓呼延大觀也跟著進京,王爺應該答應下來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離陽趙室遠遠沒有到日薄西山的境地,即便沒了韓生宣劉蒿師祁嘉節這幾個頂尖高手,欽天監練氣士經過兩場波折也所剩不多,可到底仍是這天下的首善之城,不容小覷。”
徐鳳年笑道:“我沒有請呼延大觀出山,趙家天子也沒讓顧劍棠火速入京,就當扯平了。”
徐偃兵感慨道:“要是當時聖旨再晚到一些,咱們北涼就算是跟趙家分道揚鑣了吧。”
徐鳳年搖頭道:“打不起來的,趙篆的本意是想讓京畿西軍試探一下我的底線,如果咱們好說話,那他就有底氣獅子大開口。如果我沒有猜錯,前去頒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定然得了皇帝授意,務必要踩著點露面,所以不管如何都不會在京畿之地開戰,真要打起來的話,足足七千精銳給八百騎打得屁滾尿流,皇帝和朝廷的臉面往哪裡擱?再者即便西軍僥倖打贏了,爛攤子一樣不好收場。”
聽到徐鳳年說起“精銳”二字的時候故意加重語氣,徐偃兵會心一笑,“北涼地方駐軍,不說涼州幽州,說不定陵州都比他們硬氣。”
徐鳳年並沒有絲毫譏諷,“其實離陽軍伍的春秋底子還在,可惜承平二十年,年年演武終歸比不得邊軍的真正廝殺,也就沒了銳氣,畢竟一把刀,開過鋒和沒開鋒,天壤之別。不過要是給他們幾年時間的戰火磨礪,未必就差了。打個比方,假設我北涼要立國,撐死了也就是一個小北莽,註定耗不過蒸蒸日上國力漸盛的離陽,而如果北涼孤注一擲,在北莽不趁火打劫插手中原的前提下,以千里奔襲之勢猛攻太安城,我相信拿下兩淮……”
說到這裡,徐鳳年笑了笑,“一個月,最多一個月,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