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氣得要死,說:要用這玩意炸了敵人的八牛弩,掩護大夥衝鋒。”
狄泉聽了都捂臉嘆息了,雖然訓練時間短,但是也不能菜成這樣啊!
總的來說,還是戰術不適合!
狄泉想了一下,準備用“三三制”戰術先來給他們練一練本事。
三三制戰術首先是由士兵在戰鬥中摸索出來的,經過抗日戰爭的洗禮,成熟於解放戰爭,揚名立萬於抗美援朝的戰鬥中。
最初,我軍的火力處於劣勢,士兵手裡能有把老套筒都能嘚瑟半天,口袋裡裝著五發子彈那叫肥的流油,相對於小日本鼓鼓囊囊的子彈袋,美國佬隨時可以呼叫的火炮覆蓋,就一個字,窮。
有句話叫窮則思變,咱解放軍為了減少傷亡,使用有限的火力卻能發揮出最大的火力優勢,怎麼辦這個問題擺在瞭解放軍的眼前。
辦法就是三角形,大傢伙在學生時代,老師就已經告訴過我們,世界上最為堅固的圖形就是三角形。如果一個小組三個人組成三角形,持續向前推進,形成一個一點兩面的戰鬥隊形。
這個時候,大傢伙就會發現,不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我們的戰鬥小組都有一個方向是不被攻擊的,這個方向上計程車兵就可以對其他兩個方向進行支援,而反過來我們進攻的時候,至少有兩個方向可以攻擊敵人的,這個就是三三制最初的雛形,各個點形成一個進攻、掩護和支援的局面。
到了後來我們又將三三制進行了細緻的劃分,三名士兵是一個戰鬥組,三個戰鬥組按照三三制原則形成一個戰鬥班,每個戰鬥班為了達到最佳的戰鬥效果,分別由班長、副班長以及一個小組長帶領,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散兵線推進。
再後來完善成為,每個人之間的距離以不能讓一發炮彈幹掉一個戰鬥小組為基準,後來在抗美援朝時期,漂亮國畏懼我軍的戰術,忒他孃的厲害,總是能在關鍵時間關鍵的位置打在他們最薄弱的環節。而且一個排鋪開以後,烏央烏央的給人一種漫山遍野都是解放軍的錯覺,火力覆蓋之後,以為沒幾個人啦,但漂亮國的步兵剛一露頭,烏央烏央又他孃的一大片人,真不知道他們在這光禿禿的山頭上怎麼躲過火炮的攻擊。
三三制說白了就是在空間上拉長攻擊縱隊,增加空間範圍內的攻擊時長和攻擊頻率,三個人可以比較容易的覆蓋正面視野,區域性是密集的,可以起到較好的支援作用。同時整體上又是分散的,在遭到火力覆蓋的時候可以減少損傷。
而正因為頻繁戰爭導致的大規模消耗,使得我軍無法補充長期成規模且有質量的兵員,故而我軍便開始摸索了一套適合自己的辦法,這即是透過老兵帶新兵的三三制,即通常在一個戰鬥小組內,由一個老兵帶2個新兵構成,透過戰場上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兩個新兵。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快速擴充部隊而又不至於使得各部戰力相差太大,同時因為老兵有管理義務,也變相培養了最基層的領導者,最終由下而上,層層遞進。
這個戰術狄泉準備在軍校實施,不是鴛鴦陣不夠好,而是軍校生是狄泉培養的軍官隊伍,你總不能把一軍官當做敢死隊讓他們列陣衝鋒吧?
只能是小型陣型來讓他們提升戰鬥力和配合,快速提高其作戰能力,並且讓他們在進攻的過程中,養成選擇一個敵弱點作為突破點,並在進攻中至少達成兩面甚至三面、多面對敵的條件,因為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勝利。
這對於日後他們在指揮戰鬥的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十分緊要的一個關鍵問題,你要是沒經歷過相關的情況,你們你就肯定沒有膽子以少打多,甚至是以多打少你都沒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