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聖手玉臂巧為工,活字膠泥傳天下(1 / 4)

小說:水滸狄家傳 作者:太玄嶽

“既然如此,請許先生為我撰寫一篇檄文以號令天下如何?想當年袁曹開戰前,那袁紹袁本初叫陳琳撰寫討賊檄文一篇,可謂是振聾發聵啊,雖說袁曹交兵最後袁本初是遭遇了官渡之敗,但是這檄文的重要性還是非常重要啊,這傳檄天下的第一炮能否打響,可是要看你許先生了!”

歷史上四大討賊檄文分別是袁紹手下謀士田豐的討曹檄文。駱賓王的討武則天檄文,朱元璋的法援習文,天國的北伐檄文。

狄泉當然知道,想要讓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的老百姓雲集響應自己的舉動,這篇所謂的“討賊檄文”,可是重中之重。

“這點寨主自然不必掛心,許某人自然會用心為之,然而這傳檄天下,所需要之傳播數量何其巨大,要是隻靠手抄,只怕太過離譜,還要妥善處理。”

許貫忠是什麼人才,胸藏萬卷書啊,想要做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可謂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但是你傳播上會有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可沒有打字影印機,你想要大規模拓印東西,那得靠著雕版印刷,但是匹配的雕版是很少的,只有少數書籍才有。

就拿原著裡的“聖手書生”蕭讓來舉例子,他在被“神行太保”戴宗騙上梁山的時候就一直是在那裡抄書的。

而實際上,此時雕版印刷是有的,問題就在於雕版印刷發明之後,人們用木板做原料,相當省錢。一部書版,可以印出幾百部,幾千部,比起一字一句地靠手抄寫,真是簡便多了。

它的發明和推廣,對文化的普及和發展,確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雕版印刷還是有它的缺陷。

第一,每印一頁書就得刻一塊版,每印一本書就得刻一副版,人力物力耗費甚多。第二,一部大書往往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如果印了一次不再印第二次,顯然是很大的浪費,倘因不得已的事故半途而廢,損失更大。第三,一塊塊書版,佔據著大量空間,儲存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這玩意普及不了,只有東京這樣的大城市才有可能有,所以活字印刷的發明就很重要了。

活字印刷是北宋發明家畢昇發明的,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活字印刷術就是預先製成單個活字,然後按照付印的稿件,撿出所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而施行印刷的方法。採用活字印刷,一書印完之後,版可折散,單字仍可再用來排其它的書版這個方法直到現在也是世界上生產書籍、報紙、雜誌的方法之一。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按說按照時間,現在活字印刷術已經發明改進了,但是,畢昇在發明了泥活字之後,沒過幾年就去世了,因此來不及向同行們介紹他的新發明,這可能也是這項發明未能及時流傳和很少資料記載的原因,不過,這只是推想而已。

畢昇死後,他創造的活字落到了沈括的侄子輩手裡,被當作“古董”寶藏起來,這樣,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從此默默無聞了。

在畢昇發明泥活字之後50多年,即北宋崇寧二年,浙江溫州出版了活字印本佛經,這是1987年在溫州市郊白象塔出土北宋文物中得到證明的,這裡出土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頁和同一出處的《寫經緣起》殘頁。

後者寫有“崇寧二年五月”,它與前者紙質相同,色澤相似,因而考古學者斷定佛經亦為同年之物。溫州燒瓷工業發達,有燒製泥活字的物質和技術條件,所以考古學者斷言溫州出土的這件佛經殘頁,當為《夢溪筆談》中關於泥活字印刷記載的確切實物見證。如果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