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要重修五嶽廟。
而東嶽齊天大帝對於大家來說也不陌生,《封神演義》中東嶽大帝及黃飛虎之子炳靈公,為泰山之神,神位來源很早。即炳靈公封號,亦在宋代。
但本書行世後,一般信奉的人,卻認為東嶽大帝是黃飛虎,炳靈公是黃天化。
所以,在殺戮完了之後,燕青先去抬來了早就準備好了的各種祭品,先去了東嶽齊天大帝神位上去拜了。
之後,才開始搜刮這裡的情報。
而那一份之前由太子趙恆所特意想要梁山泊得到的情報也到了燕青手裡。
當他看見了朝廷東南各路稅銀的行走路線之後,半天沒說出話來。
因為眾所周知,宋朝經濟空前發達,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最為富庶。
你說這稅銀得有多少?
拿生辰綱來換算,那生辰綱都只能算是一個零頭罷了。
1077年,北宋商業稅收(不算專賣收入)大約是762萬貫,其中各州府佔據49%,各縣城佔據27%,市鎮也佔據了24%。當時全國的農業稅也就2021萬貫,可見商業稅收在宋代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已經很高。
據《宋會要·商稅雜錄》所記載的各地商稅數統計,除使用鐵錢的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外,北宋所轄四京、十九路在宋神宗熙寧十年的商稅額為500多萬貫。熙寧十年重新確定的商稅額為640餘萬貫。
多數地區的商稅額都有增加,有的增加的幅度還相當大。例如,京東東路由余貫增加到餘貫,永興軍路由29萬多貫增加到37萬餘貫,淮南東路由25萬餘貫增加到42萬餘貫,兩浙路由余貫增加到餘貫,江南東路由24萬餘貫增加到36萬餘貫,江南西路由16萬餘貫增加到25萬餘貫,福建路由13萬餘貫增加到近24萬貫,廣南東路由8萬餘貫激增至近25萬貫,廣南西路由4萬餘貫激增至近14萬貫。
這些數字,多少反映了當時商業普遍發展,汴河沿岸及東南沿海地區各路的發展尤其突出的情況。北宋每年商稅收入最多的都市,有都城開封、成都府、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這三個城市每年商稅額在北宋中期都達到40萬貫以上。
北宋政府賦稅收入為唐朝的十多倍。北宋賦稅收入巔峰時期為真宗天禧5年,歲賦為貫。
而明朝在弘治時的商稅課鈔共4619萬貫,由於當時大明寶鈔嚴重貶值,實際上換算下來也就是13萬兩白銀,北宋的一貫基本等於一兩,如此計算,北宋的商業稅收是明代的60倍。
八十六萬兩千餘貫加上42萬餘貫、36萬餘貫、25萬餘貫,不算兩廣路,這就是多少了?
燕青仔細換算了一下,都覺得自己眼暈!
誰能夠得到這筆錢,說句不開玩笑的話,那就算是富可敵國了!
皇太子宋欽宗趙恆乾的這件事,確實能把責任人他的兄弟趙楷在皇位競爭之中給徹底拉下去,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他的行為也算是損公私肥,極度損害國家利益。
因為他沒有考慮到這筆錢要是真的到了狄泉手裡面,會對朝廷造成何等的威脅。
現在宋朝朝廷相對安定的地區,就剩下東南沿海地區了,北邊有狄泉、田虎、遼國,南邊有李朝和李述甫,四川也不消停,淮西還有王慶。
西北有西夏和吐蕃諸部,除了京畿地區還安定一些,就剩下東南沿海能不受影響的交稅了。
要是這筆錢再讓搶了,那宋朝真是連軍費恐怕都開不出來了!
而他趙恆就沒考慮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以宋朝的疆域,頂多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的事情,這也得益於奸臣們對於很多領土丟失的瞞報,導致他這位皇太子也不知道現在朝廷究竟面臨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