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對於德軍最高統帥部來說,還有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只要放棄在夏季攻勢中佔領的地區(根本無法守住),那麼一個嚴重的危機就可以演變成一次偉大的戰略性勝利。
「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把頓河集團軍群和a 集團軍群的兵力,在一定時間內,從東部正面的突出部撤出來,首先後撤至頓河下游或頓涅茨河西岸,然後部署在第聶伯河下游地區。
「同時,所有能夠呼叫的兵力‐‐包括因為縮短這兩個集團軍群的正面而多出來的部隊‐‐都集中於哈爾科夫附近,當俄國人企圖追擊撤退中的德軍,或切斷它在第聶伯河上的渡口時,這些部隊就可以用來攻擊敵軍的側翼。
「也就是說,要將一個大規模的撤退轉變成一個合圍殲擊作戰,目標是把我們的追擊者驅趕到(黑)海岸邊,並在加以那裡殲滅。」
但,史達林格勒的名稱已經象鬼火一樣攫住了希特勒的心靈,就像他拒絕任何含有放棄或撤退字眼的念頭一樣,他拒絕採納曼斯坦因的計劃,這就使他失去了一次偉大的戰略勝利。
然而,在以後的作戰中,這個雄偉的計劃始終縈繞在曼斯坦因元帥心頭,他還是決定採用這個作戰設想。
後來,他終於獲得了一次戰術性的勝利,並將俄國人逐回了羅斯托夫以東地區,重新搶佔了早些時候被蘇軍奪回的哈爾科夫。
但是,因為史達林格勒周圍的戰鬥幾乎耗盡了南線德軍的力量,他的勝利沒有能夠扭轉蘇德戰場的形勢,然而,這次戰術性勝利卻使蘇德戰爭結束的時間推遲了兩年。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世界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只有毛澤東的四渡赤水堪與之媲美,其他任何勝利與之相比,都會如同月亮遇到太陽一樣,黯然失色;即便是漢尼拔的坎尼之戰與之相比,也要遜色幾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