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泰德最終成長為大學成績優異的畢業生,他大學的導師對其評價非常高,對於之後泰德能夠投身政治,在政界和法學院繼續學習,他童年的家庭情況都起著不小的作用。”
“但是我們分析泰德的童年行為會發現,從中學開始,泰德開始有一些偷竊行為這符合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前身,品行障礙。在大學時泰德戀愛了,戀愛的物件是別校的學姐斯蒂芬妮,大二的時候泰德還轉校到斯蒂芬妮的學校華盛頓大學。”
“轉折發生在斯蒂芬妮畢業後,畢業即失戀,泰德被斯蒂芬妮分手,分手後泰德受到打擊,開始頻繁的在心中想象自己進行一些危險行為。隨後泰德向大學提出休學申請開始環美旅行並租下了自己的公寓。在這期間,泰德開始進行大量的偷竊行為,包括衣服,銀行卡,車,電器。”
“第三年,泰德在酒吧重新認識了另外一個女生,麗姿。很快的兩人陷入熱戀,在這期間泰德完成了中文學位和心理學學位,併成功加入了法學院,且投身政治,加入了州共和黨中央委員會,成為了當時政壇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在這個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刻,泰德的行為值得思考,他選擇重新找到斯蒂芬妮,以成功者的姿態向斯蒂芬妮表達愛意。所以那段時間,泰德處於腳踏兩隻船的狀態。”
“這種狀態沒有持續很長,斯蒂芬妮很快就發現了泰德還有另外一個女人,質問之下斯蒂芬妮才明白,這一切不過是泰德的報復。”
凌安楠停下了講述,看著聽的津津有味的同學們,忠告道:“接下來的圖片極為衝擊,大家做好心理準備。”語畢,便按下了課件,螢幕上展示的是泰德作案的案發現場和死者的屍體,圖片都是當時警方在現場蒐證時拍下的,大量的血跡,死者被虐待的照片,被割下頭顱的殘屍。
瞬間一片譁然,班上大半的同學都別過了頭,不少的女生嘴中還傳出了哀叫,這些照片實在是太清晰直觀了些,讓人不住的噁心憎惡。
凌安楠勾了勾嘴角,“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泰德所犯下的罪案,這裡我只針對犯罪手法有變化的幾起作為重點分析。”
“第一起案件,一般來說連環殺手的第一起可以呈現出更多的證據,和兇手最初的殺人動機。這裡我們可以看見,泰德首次作案是入室行兇,用鈍器擊昏受害者,而後實施侵犯,事後放置入了窺yin鏡而後離去。整個案件中全程佩戴手套,受害人是十八歲的學生,雖然最後經過搶救甦醒,但是大腦受到創傷喪失了記憶。”
“第二起案件二十一歲心理系女大學生,泰德潛入其宿舍,擊昏受害人並對現場進行了清理,隨後帶走了受害人,受害人最後被警方確認,先被泰德帶回家中用鈍器打死,再將頭顱用鋸子割下作為紀念品,身體被拋屍在山上,頭顱一年後再被拋棄到山上。”
“第三起案件,同樣是二十二歲的女大學生,行為轉變的地方為:地點變成道路旁,並且增加了強制性侵犯和虐打的行為,死因轉變為被勒死。”
“第四起案件,二十歲的女大學生,泰德增加了侵犯屍體的行為,並且是死亡後兩天重新回到犯罪現場再次侵犯屍體,割下頭顱掩埋。”
“第五起案件,十九歲女大學生,泰德這一次在死者的關鍵部位放置入了樹枝,背部留下了“規則”“法律”兩個單詞,並且在死後為死者洗澡和化妝。”
“第六起案件,二十一歲女大學生,死者的關鍵部位受到刀具的嚴重破壞。背部同樣發現了“規則”“法律”兩個單詞。”
凌安楠頓了頓,走到講桌前,鬆開衣釦靠坐在桌沿旁,微笑著看著臺下認真聽故事的同學們,“這期間泰德犯下了至少十七起罪案,之後被警方逮捕。誰能夠談一談對泰德的看法?”
後排的一個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