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是窮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因為自己受過苦,再加上親眼目睹了前代元朝屢次因為同室操戈而爆發的內亂。所以在他登基稱帝后為了維持自己王朝的穩定,他吸取漢唐制度並且加以融合創新,制定了被後人所詬病的大明宗藩制度。
老朱家護犢子,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出了名的。大明朝藩王在地方上為所欲為,欺男霸女,強搶民宅這些基本上也都算不上是什麼事情。就這些事老朱家的宗法基本上也都懶得會管。就算是有藩王造反這樣十惡不赦的頭等大罪,在大明朝除了造反的藩王大多數會自殺以外,王府子孫大部分也都是遷居鳳陽守陵。
可就算是鳳陽守陵,皇帝的子孫依然還是貴族。他們依然不需要從事什麼體力勞動。他們的一日三餐也都有專門的僕人伺候。在鳳陽守陵 最高的懲罰就是監禁。
鳳陽的明祖陵似乎就是老朱家對於藩王的最高懲罰。並且老朱家對藩王的待遇也是極為良好的,雖然到了明朝中後期,因為稅收的原因老朱家給這群藩王門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僅次於天子的親王門依然是獲得極為瀟灑。很少會聽說有藩王吃不上飯的!所以在後世,很多史學家在談論明朝滅亡的時候,都說是天下四十萬老朱家血脈活活的把大明朝給吃窮了的。也正是因為“四十萬”宗藩,所以王朝的財政徹底垮臺了。
不過這種說法顯然是放屁,大明朝的藩王可並沒有這麼多人,除了一個福王外,大明朝的藩王也都得考慮一下底層成員的生活,日子也都緊巴巴的。
不過在大明朝這無數宗藩中,確實有一個宗藩可以說是整個大明朝的異類。他基本上不需要考慮一下宗藩的生活狀況,因為他基本上沒有宗藩,而且身為親王他們是生活或許還不如宗藩。作為太祖高皇帝的直系子孫,明朝建立之初就留下來的藩王。他們沒有蜀王,秦王那樣的富足生活,也沒有周王,魯王那樣優越的地理位置。
初代肅王朱楧,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朱元璋那一大堆兒子中少數幾個異常出彩的兒子。洪武二十五年,朱楧移鎮蘭州,作為西北地區的窮苦藩王,這裡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軍事任務。但朱楧一上任便透過恩威並施的手段,威震整個西北。並且順利的收服了哈密等地區。按理說,這樣一個有能力的藩王,老朱應該是極為喜歡。但恰恰相反,老朱對於這個兒子也是極為苛刻。
在朱元璋活著時,朱楧那出彩的能力或許還有可能得到老爹的讚揚。但是老爹朱元璋一沒了,新任的君王,急不可耐的進行削藩。朱楧立刻就成為了大侄子的懷疑物件。而且不僅僅是朱允炆,就連後面的明成祖朱棣以至於日後所有的大明朝君王,對於這個位於邊塞苦寒地區的同宗兄弟,都持有極為嚴重的防禦心理。肅藩不知道怎的成為了大明王朝在最不是待見的一脈。
就連一代老好人,廟號為明仁宗的朱高熾,對於這一支並不算遠的兄弟,也是極為苛刻。作為親王的肅王年俸卻僅僅只有一千石。就這還是老好人朱高熾給漲了五百石的情況下才有的結果。大宗一千石,但肅王府的郡王們卻有七百石。以至於到了後期,很多肅王一脈的子嗣只願意當郡王,而不願意當親王。
甚至在明朝末年,李自成打進蘭州之時,大明朝的肅王一脈竟然只有二十餘人,過著極為清苦的生活。
但是肅王,在怎麼說也是大明朝的親王,該有的排面還是全都有。
蘭州城內,肅王府的不遠處,一處茶棚內。雖然寒冷的冬天讓街道上早已經是人煙罕見,但偏偏奇怪的是今天這茶棚內罕見的卻來了十幾位客人。
眼見有客人來到,老闆自然是趕忙熱情的著客人入座位。一壺壺苦澀的大葉子茶被拎到了桌子上。
但為首的那人並沒有被老闆的熱情打動,相反的是他卻表現出極其不悅的表情。隨手將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