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他們先回到京城,繼續保持暗中聯絡,向海漢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而作為回報,陳一鑫會將他們的情況上報給執委會,等天下形勢安定之後,他們也會作為有功之臣,得到海漢執委會授予的嘉獎。
至於這些人提出想安排子侄後輩到海漢做官的要求,陳一鑫也給予了明確的答覆,可以去山東或遼東參加今年海漢官方舉辦的科舉考試,只要是有才學的年輕人,自己一定會擇優錄取,安排到衙門裡做事。
在隨後的地盤交接過程中,果然如陳一鑫所預計的那樣,地方上出現了一些亂象。
按雙方協議,大明河間府以京杭運河河道為界,以東劃歸海漢所有。這樣的分法,基本上就是將河間府居中一分為二,而生活在運河以東各個州縣的人口大約有十來萬,大明並不想讓這些人口被海漢白白佔去,就試圖在交接之前將百姓全部遷走。
但這些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地區,家中的田產地產豈能就這麼捨棄,自然不會服從官府的安排。
大明這邊派出軍隊強行遷離,就不免跟聞訊趕來的海漢軍再度發生了摩擦。
在南皮、東光、吳橋、寧津等地,先後爆發了數場小規模的武裝衝突,雙方都互有傷亡。
雖說海漢軍沒有吃什麼虧,但這還是讓收到訊息的陳一鑫大為光火,一邊嚮明廷發出詰問,一邊下令陸五師派兵增援河間府南部。
陳一鑫下達的戰鬥命令簡短而明確,只要明軍在運河以東出現,無論其建制大小和行動目的,當地駐軍無需請示便可對其實施打擊,殺傷俘獲明軍都以戰時標準記功。
於是在停戰協議簽署僅僅半月之後,兩國在河間府南部又爆發了新一輪的戰事,短短几天就被海漢軍將戰線推到了運河以西的景州、阜城、交河一線。
雖說戰鬥規模不大,海漢投入的作戰部隊也就只是營一級,但這還是讓驚魂未定的明廷再度陷入恐慌。
明廷不得不連發數條指令,叫停了明軍在割讓地區的遷離人口行動,以免事態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於是明廷策劃的堅壁清野行動,才剛剛付諸實施不久,便就此草草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