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3章(1 / 2)

另一個國家的京城,為何會與海漢的城市相像,年輕官員們都不太明白符力的意思。但稍後他們乘坐馬車入城,在途中所見的景象就已驗證了符力的評價。

無論城內城外,大道兩邊都不時能見到海漢風格的建築,或是懸掛著漢字招牌的店鋪,可見在漢城生活的海漢人還真是為數不少。不過此時因為國王儀仗入城,車隊所有途經的街道都已封閉戒嚴,他們在車上只能看個大概。

符力與石成武、王安國二人同乘一車,向他們提問道:“我考一考你們,我國與朝鮮國簽署建交協議是哪一年?”

王安國胸有成竹地應道:“海漢歷1636年,也就是十九年前,家父便是當年促成此事的其中一人。”

當年海漢軍在遼東金州發動春季攻勢,打敗了滿清武裝,王湯姆便順勢率領武裝艦隊直抵漢城,迫使國王李倧與海漢簽訂盟約,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當時簽署相關協議的時候,朝鮮在理論上仍是大明的藩屬國,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朝鮮與大明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儘管後來海漢、大明、朝鮮三方還簽署了三國盟約,但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合力對付北邊的滿清武裝,海漢也並未就此停下控制朝鮮的嘗試。

次年滿清大舉南下攻朝,海漢趁機派出軍隊入駐朝鮮。這一戰結束之後,海漢便名正言順地在朝鮮長期駐軍,透過軍事手段實現了對朝鮮的間接控制。而大明事實上已經被踢出局,所謂的藩屬關係也基本就此畫上了句號。

這一段歷史發生的時候,石成武、王安國都還只是幼兒,但他們和所有的這個時期誕生的海漢新生代一樣,都在學校裡學習過相關的歷史。而且他們的父輩就是締造這段歷史的參與者,私下也曾告訴過他們許多外人不知的內幕,所以他們掌握的資訊也更為詳實。

符力點點頭道:“我國與朝鮮所簽署的建交協議中,包含有貿易通商的條款,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便有海漢的商人和各種商業機構進入朝鮮從事貿易活動,而漢城當然是必須要來的地方。”

“十幾年下來,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僅漢城和附近的京畿道地區,就有超過五百家屬於我國的商業機構。長期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我國國民,也有近萬之多。每年透過漢城輸入朝鮮的各種商品物資,價值都高達數百萬元,即便對我國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貿易規模。”

石王二人聽得暗暗吃驚,符力所說的數目,可要比他們預計的多出一大截。

便聽符力繼續說道:“漢城這地方沒有天然良港,如果以我國的眼光來看,並非適合開展海貿的地方,但朝鮮人將京城設在此地,全國財富至少有一半都匯聚至此,所以還是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區域貿易中心。但凡你們能說的出名字的跨國商團、船行,基本都在漢城設有辦事處和經營機構。”

石成武聽到這裡,心中卻在暗暗琢磨另外一件事。如果以地理環境而言,漢城與杭州倒是有某種程度的相似,都是位於大江下游接近海岸的地方,也都缺乏天然良港來充分利用海上運力。

不過海漢有能力在距離杭州不遠的寧波營建陸海轉運中心,有舟山定海港這樣條件成熟的綜合港口可加以利用,後期還會有貨運鐵路來解決杭州地區的物流問題,發展前景必然要遠勝眼前這座傳統城池。

王安國提問道:“既然我國在本地有如此之多的產業,那想必靠這些產業吃飯的本地人也不少吧?”

符力點點頭道:“僅是接受僱傭,為這些產業打工的本地人,就至少有七八萬之多。直接和間接受益於這些產業的人口,更是遠大於此。當然了,這些只是民間的狀況,真正受益最大的群體,還是那些手裡掌握著各種權力的王公貴族和朝廷重臣。”

這中間的情況無需符力詳細說明,石王二人當然也能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