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章 定海港見聞(1 / 3)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哪怕大明與海漢之間常年存在領土爭端,但這也並不妨礙地方官員從與海漢的交往中獲取好處。更何況從去年開始,兩國已經就外交關係達成了新的協議,對某些歸屬權不清的地區先共同擱置爭議,以避免兩國之間爆發武裝衝突。當然其實還有一個秘而不宣的原因,就是大明需要在北方戰線上獲得海漢的支援,以抵禦清國的攻勢。

但在沿海各個州府的地方官員看來,朝廷表現的這種妥協態度更多還是迫於無奈。因為兩國武力存在著清晰可見的差距,大明已經不太可能透過戰爭手段奪回這些地區的實際控制權。而且這跨國貿易所帶來的利益實在太大,大到足以讓很多官員放棄所謂的原則。

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之後,浙江的地方官員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南方福廣兩地的實權官員會常年對海漢的所作所為裝聾作啞,因為只要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就會有大量的錢財自動湧入口袋。當個泥菩薩就能有大量香火錢,還能保住治下地區的平安,那誰又會想拿身家性命去跟海漢拼個魚死網破呢?

更何況那些勇敢嘗試挑戰海漢的人,並沒聽說有誰給海漢製造出了真正的麻煩。曾經鬧得很厲害的人,到後來都無聲無息地從官場上消失了。而其他選擇妥協的人卻很快發現,自己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了,海漢能給出的好處,甚至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時至今日,江浙地區的官員已經不再將海漢視作洪水猛獸,而是把對方當做了肥得流油的財神爺。至於海漢在舟山群島和某些沿海州縣的小動作,只要錢到位了,什麼事都能有商量的餘地。

從去年開始,便陸陸續續有朝鮮人來到舟山這邊,一開始只是商人、僧侶和遊學文人,打著民間交流的名義來到舟山,在確認本地官府不會干涉朝鮮與海漢之間的往來之後,才慢慢有朝鮮官方人員進駐到海漢經營的舟山定海港。當然了,這些人對外並不會宣稱自己是為朝鮮官方效力,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但實際上舟山港這邊的朝鮮會館就是一個半官方性質的使館機構,類似金尚久這樣的官員便是在會館處理與海漢和大明之間的各種外交事務。

不過金尚久並沒有與這批朝鮮留學人員一起來到舟山,他實際上比他們早了半個月離開漢城,提前到舟山這邊為接待這批留學人員做準備——當然這項工作的主要物件便是世子李溰了,其他人還不夠資格讓他這個新任的禮曹參議跑腿。

因為在抗清戰爭期間極好地完成了外交任務,引導海漢艦隊在鴨綠江成功阻擊了清軍,憑藉著這份功勞,金尚久由原來的正五品禮曹正郎跨級提升為正三品的禮曹參議,今後也算是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的人物了。

金尚久倒也沒有因為得到了晉升便得意忘形,他很清楚自己的功勞是從何而來,知道自己若是離了海漢這個靠山,回到漢城去坐衙門,今後的仕途就只能又回到老樣子。若是還想往上走,那就得繼續跟海漢保持密切的往來,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立功機會。

所以金尚久雖然已經是正三品的高官,但依然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原本在舟山的差事。正好國內要派包括世子在內的一批學員到海漢留學,金尚久便主動攬下任務,重新回到舟山這邊。要論對這邊的熟悉,朝鮮國內無人能及,這個接待任務還真是非他莫屬。

金尚久其實並不清楚李溰在舟山會逗留多長時間,或許只是一夜,或許會待十天半月,他也不敢提前打聽這種涉及安全的敏感資訊。但他作為臣子,自然是要先做好世子在舟山長住的準備。

朝鮮在定海港建的會館雖然比不了三亞的使館那麼大的規模,但考慮到這裡是朝鮮官方在海外的主要辦事處之一,會館還是備有接待重要人物的預案。金尚久過來之後,便下令按照預案對會館的佈置進行調整,將其中的一個院子騰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