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需從槍托後方取出供彈管,然後將七銅殼定裝彈從槍托上的孔洞推入。當拉下扳機護圈時,迴轉閉鎖槍機後退開啟槍膛,拉出空彈殼,同時槍托中的彈簧會將下一彈推出供彈管,扳上護圈,槍機將子彈推入彈膛同時閉鎖這個空間。
雖然這種步槍在每一射擊前都需要扳下擊錘,射擊後還需要上下拉動扳機護圈來完成卸彈殼和裝彈的動作,但其射擊度已經遠現在使用定裝彈的燧槍每分鐘三到四的射,最快只需十餘秒就可以將填裝在槍托內的七子彈打完。如果使用預填裝的彈管來更換子彈,持續射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鐘二十一,稱其為連珠槍也毫不為過。光這一把槍的火力輸出,就相當於六七支燧槍了,而且按照海漢兵工的內部測試,一口氣射兩百子彈也無需清理槍膛,比起射紙質定裝彈的燧槍可要強多了。
當然了,這種“先進武器”的短板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造價和使用成本太高。目前這種連步槍一支的造價約莫相當於七支燧槍,這就意味著要將其列裝到一支部隊,初期就得花費七倍的軍費。此外因為槍身結構更為複雜,生產週期也較燧槍長得多,想要在短期內實現成建制的列裝幾乎不可能,而零零散散的列裝顯然又難以充分揮出新武器的威力。
另一塊短板就是彈藥,銅殼定裝彈的生產技術對於目前的海漢兵工來說仍具有比較大的難度,幾乎純手工的製作過程導致產能十分低下,一個熟練工一天造出來的的子彈只夠一支槍射一分鐘。而且以這種槍的效能,彈藥的消耗之大讓人無法忽視其成本與現在部隊大面積列裝的燧槍所使用彈藥存在的差距。
本書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在一口氣增加了數百名勞力之後,海岸營地的建設工程也終於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施工人員沿著目前臨時碼頭所在的區域,在外圍劃出了東西和南北走向兩條防禦線,準備以此將臨水的一片地區隔離出來,作為海漢在苗栗的海岸的主營地。這個區域正好位於後龍溪入海口,規劃方案算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形優勢,讓西、北兩個方向以水面作為天然屏障,只需在東、南兩邊設定防線應付來自6上的威脅即可。
目前的臺灣島西海岸絕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海漢掌控在手中,雖然荷蘭人在大員港還保留著一塊殖民地,但當地長官漢斯很清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按照雙方在1632年11月簽署的諒解協議,進出大員港的荷蘭船隻從不能從福建海峽前往大員港以北海域,即便是前往沖繩和日本方向的荷蘭商船,也都只能從臺灣島南部的巴士海峽繞行過去。
而原本在福建海峽活動的海盜和西班牙人,在去年就已經統統被消滅或驅離出了臺灣附近海域,因此對位於臺灣西海岸中部的苗栗地區來說,已經無需再考慮來自海上的人為威脅,臨海的營地可以將主要的防禦力量部署在6地方向——畢竟在這個地區唯一能威脅到海漢的就只有內6山區裡的土著部落了。
考慮到土著部落的武裝水平,海漢當然也不需要在這裡動用建炮臺之類的大招,只要在外圍挖出壕溝拉上鐵絲網,再布上一些鹿砦拒馬之類的障礙物,在建立起防禦縱深的同時儘可能收窄防禦面,然後在留出的幾條主要通道附近修建胸牆和隱蔽工事,讓防守方在戰時能夠集結兵力穩穩地實施火力輸出,防禦的壓力就會減小很多了。
在摩根從山區回來之前,田葉友已經替他將駐地的民工分為了兩組分頭施工,一組負責修築軍用設施,以外圍的防禦工事為主。另一部分則是負責民用設施,如碼頭、倉庫、營房,以及營區的各種生活所需的設施。另外還需利用本地的林木資源開始製備更多的建材,以便用於內6幾處據點的初期工程。特別是油田所在地,在勘探期往當地派駐的人員就會接近千人,安置這麼多人所需建設的長駐營區也是不小的工程了,一部分建材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