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長安出亂了,去年底雍州大旱,百姓顆粒無收,雍州之地已是赤野千里,李傕、郭汜、樊稠等西涼諸將正在鬧矛盾,彼此間相互攻伐。”
劉鑫已經快兩年時間沒有管長安方面的事情了,如今郭李二人鬧矛盾,多半是陛下劉協要東歸了。
沮授又接著說:“長安大亂,必波及陛下,陛下被西涼人掌控已久,或想徹底脫離西涼人的控制,唯有東歸。”
“據聞,朝中有人曾替陛下奔走,託人找到白波軍楊奉等人,請白波軍護送陛下東歸!”
果然,沮授談到了此事,待會兒他該不會想建議劉鑫出兵把劉協迎到幽州去吧!
“白波軍送陛下東歸!哈哈哈哈!”徐庶突然大笑起來:“陛下就算東歸也不是一個人回來,整個朝廷文武百官有數百人,今雒陽已毀,陛下東歸去哪?難道隨白波軍去河東?”
“不管去哪,為陛下修建宮宇,解決陛下吃住行,又要養著一幫大臣,這花費不菲,白波軍一幫土匪,自己計程車兵都還在餓肚子,哪有錢養陛下。”
“白波軍又是常年為匪,他又如何善待陛下?我大漢天子,又豈能和一幫盜賊一起?真是無理至極。天下之大,能有實力迎回並能安置陛下的人,最多不超過三人。”
徐庶向劉鑫施了個禮:“將軍便是其中之一。”
劉鑫看到徐庶如此,便以為徐庶支援他迎回劉協。
沮授連忙接過徐庶的話:“我意亦是如此,將軍不如出動一支軍隊,經河內、河東之地渡河,到長安將陛下迎回到我冀幽之地,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朝廷之威討伐不服之人。如此,我軍行事名正言順,征討亦無人能擋。”
把劉協迎回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劉鑫也不得不慎重。他看了一下賈詡,想聽一下賈詡的意見。
這時徐庶卻接著說道:“將軍,我以為要慎重考慮。”他的話讓劉鑫稍微一愣,劉鑫以為他也會支援迎回劉協的。
徐庶接著說:“自董卓以來,朝廷為西涼人所掌控,西涼人借陛下之威為非作歹已久矣!由此導致朝廷綱常不在,天下大亂,朝廷亦早就失去權威,天下諸侯,有誰還會在乎陛下呢?”
“大錯已鑄,我軍就算迎回陛下,亦不能撥亂反正,天下人必以為將軍跟董卓、李傕、郭汜一般,反而敗壞了將軍的名聲。”
“漢室衰落,已是不可挽回,將軍苦苦維持一個破敗的漢室,於事無補,倒不如破而後立,重新建立新的基業。”
“且我剛才已經說過,迎回陛下,光建造宮宇,安排朝廷百官,花費無數,恐怕會增加我軍的負擔。將軍連自己的將軍府都沒建,何苦反為他人建造宮宇呢?”相對於袁紹在鄴城建造的宮殿,劉鑫的府邸還真是寒酸,手下一幫人都看不下去了。
徐庶的話說得有些大膽,或許是劉鑫勢力大了,手下這幫人說話做事也開始毫無顧忌起來。他的話也讓沮授有些不解,就連沮授也以為他是支援迎回陛下的,結果卻來了個反對意見。
劉鑫仍是一句話都沒說,而是又看了一下賈詡。賈詡自然明白其意,便略微想了一下,說道:“當年董卓挾持陛下,唯有將軍一直追擊,後因各諸侯貪婪無厭,才不得不退兵,當今諸侯,對陛下早無敬意,將軍若迎回陛下,只不過得一個好名聲罷了,並無其它實際好處。”
賈詡這開始的話就說明他也反對把劉協給迎回來。
“朝廷百官,亦非都是隻會俯首聽命之輩,而是相互爭權奪利,當年司徒王允謀劃刺董,僥倖成功,王允卻不思進取,不想著怎麼鞏固成果,加固城防,修武軍備,而是利用所得權勢,打擊異己,使其錯過了防範的良機,結果李傕、郭汜再攻長安之時,王允很快便敗亡。”
“李郭掌權之時,朝廷百官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