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說得對,如此,我們就不管他,繼續堅守合肥。”
幾天後,又有斥候回報,孫策所率的揚州軍似乎悄悄撤了一部分。對於這個訊息,張合原本並不重視,但又過了幾天,斥候再次傳回來,孫策所率的揚州軍似乎又撤了一部分。
敵軍兩次悄然撤兵,張合疑心再起。他這下有些摸不準是怎麼回事了,又把荀攸叫過來,討論是怎麼回事。
“軍師,斥候回報敵軍似乎有悄然退兵的跡象?三天前,斥候就回報,孫策所率夜裡撤回去了幾千人,我本不相信,今日又傳來訊息,孫策所率再於夜間撤回了幾千人。我心中疑惑,孫策到底在搞什麼鬼?”
荀攸一聽這事,也是緊皺眉頭:“斥候又是如何斷定敵軍少了幾千人?”
“是潛伏於暗中,觀察敵軍的營寨,敵軍營寨的數量少了,斥候便能發現。”
“可是斥候有沒有嘗試跟上已經撤回去的敵軍?”
張合猶豫了一下:“斥候曾嘗試尾隨敵軍撤退的軍隊,且表明敵軍確實有撤退的痕跡,莫非丞相真的兵進廬江了?”
張合對荀攸此前的看法有點不認同了,以為劉鑫兵力強盛,就算迅速攻下江夏,再兵進廬江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孫策軍可能真的在撤退,其一點一點地撤退,自然是怕龍騰軍追擊。
“不會。”荀攸果斷否定了張合的想法:“我軍斥候能將訊息傳回城中,表明敵軍並未封鎖我軍斥候,若是丞相真的攻破江夏,兵進廬江,會第一時間傳遞訊息給我們。”
“軍師說的對!”張合畢竟跟著劉鑫有十幾年了,也知道荀攸說得對。
“如今,明明斥候暢通無阻,江夏的情報卻一直沒傳過來,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江夏的戰況沒有明顯變化,也就是說丞相還沒有攻下江夏,自然也無須傳來訊息。”
“另一個原因是,孫策截斷了從江夏方向來的訊息,如若孫策徹底斷了我軍的訊息,倒也正常,卻偏偏只傳來其軍隊撤退的訊息,多半有詐,想必是假裝撤回,引誘我軍出兵追擊。”
“可是,斥候卻稱其曾向孫策撤退的方向尾隨下去,雖然沒跟上,但確實看到途中有撤退的痕跡。”張合仍是半信半疑。
“那斥候沒親眼看到敵軍,卻做出敵軍確實兩次撤退的依據是什麼?”
“自然是發現敵軍撤退途中所扎的營寨,以及埋鍋造飯的痕跡。”
“可問題是,我軍斥候就算跟著敵軍後面,看到其埋鍋造飯,也未必代表敵軍肯定是撤退了,或許敵軍是故意做給我軍斥候看的。”
“我們斥候一般只會跟隨二十里左右,便會迴轉,但敵軍做出撤退的姿勢,撤退了三十里,然後再回到合肥,藏兵於附近隱秘之處,如此豈不是避開我軍斥候嗎?”
荀攸這番話讓張合動容,如今他又改變主意,覺得孫策退兵有詐。
荀攸又說了一句:“另外,敵軍半夜出兵,為什麼在二十里內非得埋鍋造飯?”
這話一說出,張合頓時恍然大悟。軍隊行軍,一天只吃兩頓,一般會選擇傍晚那一頓埋鍋造飯。午時會吃一頓,一般只吃乾糧。埋鍋做飯是很花時間的,頓頓埋鍋造飯,只會延誤戰機。
步兵行軍,一般快的話一天可行五十里,急行軍最快可達七八十里,但不能連續。慢的話行軍三十里左右,當然,這要看道路狀況。合肥周邊的路況還是挺好的。
敵軍半夜悄然撤退,行軍一天時間,到傍晚埋鍋造飯時,至少行軍三十里以上。自己的斥候不會在二十里之內,看到敵軍埋鍋造飯的場景或痕跡。這就說明,斥候看到的所謂的埋鍋造飯的痕跡,是敵軍故意做出來的。
另外,自己的斥候只會探查合肥附近的情況,即合肥周邊二十里以內,不會跑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