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佔據揚州或涼州之地,我必會重開商路,鼓勵百姓組織船隊而下,開眼看世界,而不是一輩子在我大漢的領土上固步自封。”
“就如先漢武帝時代,博望侯開拓西域一般,曾帶回胡瓜、胡蘿蔔、胡桃等果蔬,如今都在我大漢的土地上種植著,也為百姓所喜。”博望侯便是開闢絲綢之路的張騫。
“那時西域三十六國盡歸我手,那是何等功績,博望侯也名垂千古。可如今,天下大亂,我大漢之人只知內戰,不知強敵在外,他日,我漢人內鬥結束,卻已是衰弱無比,外敵反而越發強大,就會攻入我大漢之地,屆時百姓罹難,國將不國。”
荀攸等人也知道劉鑫指的是鮮卑,雖然他們並不認為鮮卑會強大到威脅大漢統治的程度。
“你們可曾想到。”黑暗中,劉鑫用手指著西面的大海:“海洋的對面也有,而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想著如何跨過海洋,來到我們這邊,倘若他們先做到了,他們會不會攻略我們,佔領我們的土地,殘殺我們的百姓?”
“這如何可能?”荀攸反問。
“為何不能?鮮卑能南下擄掠,海洋對岸為何就不會有人跨海過來,擄掠我們,倘若他們有比我們更強大的軍隊,他們為何就不能攻擊我們呢?這世界的本質就是弱肉強食。”
荀攸等人一片黯然,這種事情誰又說得準呢?
“所以,我等要發展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然後遠洋而去,爭取先到對岸,如果對岸的人比我們落後,我們便可以佔領他們的土地,殘殺……”劉鑫猶豫了一下,這話光明正大地說出來,顯得有些殘暴,雖然這裡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說什麼。
“我們還可以把大漢的百姓遷移過去,牢牢地佔據那裡,時間長了,那裡就變成我們的土地了。”
“可是將軍又如何知道對岸就一定有陸地呢?為何不是一直是大海呢?如果是無窮無盡的大海,永無盡頭那該怎麼辦?”
“哈哈哈哈。”劉鑫笑了笑,藉此掩蓋自己的尷尬,他也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思路。
“公達可曾想過,先漢時代,武帝為何要派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嗎?”
三百多年前的事情,即便荀攸博覽群書,也未必會了解清楚。反倒是賈詡快速接過話:“對付匈奴!”
“正是,武帝早有滅匈奴之心,卻苦於匈奴強大,於是讓張騫出使到匈奴的世仇月氏國,尋求聯合。可是,我大漢卻不知道大月氏國在哪,只知在西面。”
“張騫歷盡千難萬苦,找到了月氏國,月氏國無意與我大漢聯合,雖是使命失敗,但張騫卻發現西域之地似乎別有洞天。”
“張騫從西域帶回來了很多東西,武帝武感興趣,那時我們才知道西域有三十六國,三十六國之西還有大宛、安息等國,再往西走還有更多國家,他們與我們漢人皆不相同。”
“漢之使者甘英最遠曾到達安息國的西界西海,據聞那裡長安與距離不下於一萬五千里路。原本他想繼續渡過海,去尋找傳聞中的大秦國,但被安息人所騙。安息人謊稱渡過海洋需要數年時間,且危機重重,甘英才無奈折返。”講到這裡,劉鑫真擔心荀攸問他是怎麼知道甘英被騙,好在沒人注意這個問題。
然而,荀攸不是很明白的是,劉鑫講了這麼多,跟他的問題又有什麼關係。
“甘英沿著陸地一直走,實際上是表明我漢人正在從陸路上一步一步地探索外面的世界,我們就知道了大漢之外的事情。正如你們文人喜歡遊歷天下一樣,是為了增長閱歷和見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們航海,即從海路上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甘英走到陸地的盡頭便遇到海,反過來亦是如此,海的盡頭多半也是陸地。”這理由有些牽強,劉鑫並不理會,而是接著說:“我們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