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想,高句麗王伊夷謨為何要攻襄平?難道是為公子報仇嗎?當然不是,不過是他野心太大,想佔據襄平而已,他答應我們,是因為我們還有點用處。如果佔據了這襄平,他也不可能履行與我們的約定,將襄平還給我們!”
“他敢?”公孫康圓目一瞪:“當年我父親可是攻入過高句麗,饒了他父親一命。”
“那又如何?他又不會感念這恩情,他多半以為朝廷衰弱,無力顧及遼東,才有搶佔遼東之意,說把遼東還給我們,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公子,有件事情我沒告訴你,早在兩個月前,伊夷謨曾接近了一個從冀州來的人物,咱們漢人與高句麗人長相無異,但習俗差距很大,那人穿著咱們漢人的衣服,我便留意一下,後來打聽到那人是從冀州來的。”
“冀州?”公孫康皺起眉頭來。
“正是,我曾旁敲側擊地向晏留和乙巴素打聽此事,兩人均推脫不知,顯然怕我們知道此事。隨後沒多久,伊夷謨就決定出兵襄平。所以,他出兵不過是應那冀州人之請,而不是因為我們。”乙巴素是高句麗的大臣。
“伊夷謨處處防著我們,必對我們不懷好意,他對公子並很冷淡,在國內城時公子已經看到了,如果不是我手裡還有兩千多士兵,他會當我們是一回事嗎?如破了襄平,也沒我們什麼事,如攻不破襄平,他必遷怒於我們。如此,公子當早做準備。”
“那我們當如何準備,莫非要投奔扶余?”公孫康對柳毅也算是信任,畢竟柳毅是他父親最倚重之人。
“扶余實力尚且不如高句麗,更何況,公子已經引高句麗入遼東,難道還要引扶余入遼東嗎?”原本,柳毅也希望能借高句麗之兵報公孫度之仇,可如今他又覺得高句麗人靠不住。
公孫康這就有點不明白柳毅的意思了:“你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公子,放牧與劉鑫之爭並非私仇,只是爭奪地盤而已,而且太守也確實非劉鑫所殺,而是被部下所殺。”
“柳毅,你究竟何意?”公孫康警惕了起來。
“我的意思是,放牧之死,怪不得劉鑫,公子不應該對劉鑫抱有仇恨。”
“柳毅,你在說什麼?”公孫康勃然大怒。投靠高句麗後,受到伊夷謨的歧視,他都容忍了下來,而支撐他的正是對劉鑫的仇恨。如今,柳毅卻跟他說,他不應該恨劉鑫,他豈能不怒?
“高句麗人並非好意,公子不該為了報仇而引高句麗入遼東,非我族類,其人必異,高句麗人自進了遼東境內,已經幾次擄掠百姓,其心可誅啊。”
“伊夷謨有何居心與我何干?我助他奪了襄平便是,即便他不願意把襄平還給我,我也願意。”柳毅想不到,公孫康為了報復劉鑫,會不顧及遼東百姓。他嘆了一口氣,不再說什麼。
……
急行軍八天時間,龍騰軍一萬二千兵馬,繞過襄平,來到了高句麗境內,向國內城進發。七日之後,龍騰軍來到了國內城城外。
龍騰軍沒有隱藏其蹤跡,大搖大擺地在國內城城外駐紮下來。張合、荀攸和田疇三人騎著兵在一百步左右的距離看著國內城的城牆。
“這國內城城牆只有兩丈多,軍師,不如我們直接攻城算了,保管一次衝鋒便能攻破。”張合有些不屑。
“張將軍請勿輕敵,高句麗立國已有兩百餘載,原是扶余人佔據了我大漢玄莬郡高句麗縣,由此建國。朝廷屢次想征討,終因路程太遠而放棄。如今高句麗人以扶余人為主,我漢人漸少。扶余人對我大漢沒有認同感。”“高句麗大軍均是扶余人組成,我軍必須擊潰這扶余人的軍隊。佔據高句麗後,再啟用漢人來掌握這個地方。”
“如若我們擊破高句麗,那扶余會不會出兵支援?”張合又問,雖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