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道:“依我看,既然分了田地,換了莊主,從前的一切就過去了,趙家莊也應當改個名字,就叫……常寧莊如何?”
百姓紛紛應允。
賢良舉定,耆老楚熹自己做了主,小寶的爺爺雖年邁,但神智清明,又有聲望,她私以為可以勝任。
小寶爹是為莊裡百姓而死,百姓們自然沒有意見。
最緊要的三件事辦妥,糧草也“借”來了,不多不少,正好五萬石,楚熹帶走一萬石口糧,剩下的足夠常寧莊百姓勒緊褲腰帶吃到秋收。
明日便要啟程前往下一站,楚熹睡不著,坐在窗戶底下給祝宜年寫信,寫趙斌財,寫小寶爹,寫林敏意,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盡數交代一番後,楚熹又有了個新想法。
舉賢良從某種意義上講,便是透過民主的方式選出值得託付可以信賴的好人,這好人,卻未必能擔大任。
林敏意一心為民,這點毋庸置疑,可他到底沒經過歷練,真正管理起上萬人的常寧莊,免不得會焦頭爛額,容易出錯,就像楚熹當初在安陽,事事親力親為,忙裡忙外,把自己累得半死,效率還上不去。
祝宜年說得對,身居上位者,單單有一顆為民之心是不夠的。
楚熹打算搞一個幹部培訓班,把從常州選出來的賢良送到安陽去,讓祝宜年統一培訓,等到年底,再考核實績,優秀的頒發獎勵,不行的,給個機會繼續深造,如此一來,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官員自身發生變數 。
楚熹眼下是真明白祝宜年那會對她的忠告了,培養可用之才,能給她省很多事,她帶來的這些城衛裡,就有不少沉穩可靠的,比起舞刀弄劍,更適合做個文職。
待把常州的疑難雜陳解決了,有了治病用藥的經驗,剩下那些小病小痛,完全可以讓這些城衛去處置,等以後時局穩定下來,這些城衛便是純天然的督查員。
一重耆老監督,一重考核實績,一重隨機抽查,現場督辦,足足三重保障,楚熹就不相信還有會趙斌財這種以權謀私的腐敗分子出現。
捋清思路,楚熹將自己的想法統統寫到了信上。
心裡美滋滋的,也說不上高興什麼,大概是找尋到了人生的目標,摸索出了前行的道路,這種一步步都腳踏實地的感覺,讓楚熹特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