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聲逐漸停歇,硝煙散去。
然後隨著老頭的一句“大家再拜一拜就可以收東西了”,結束了這一次的掃墓。
張軟軟也在幫忙收拾東西,芒果,橘子,抓起來就塞入紙箱裡。
人太多了,有時候被踩一腳也是很正常的事。
等到人群退場,墳地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大風颳過,紙屑和灰塵飛揚,場面蕭瑟。
彷彿農村過年的縮影。
上一秒的熱鬧好像是一場夢,眨眼間就到了夢醒時分,只餘孤墳佇立。
……
回到停車的地方,眾人沒有立即出發前往下一個地點。
而是先補充體能。
吃東西。
剛才已經拜過太公的麵包,水果,零食,現在都可以吃的了。
“我要橘子。”
掃墓的貢品之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橘子。
手髒也能吃,而且解渴。
然後是芒果和麵包。
爬上爬下,再加上除草幹活,吃了早餐也有點餓了。
於是,掃墓的停車場短暫的變成了露營場地。
大家吃吃喝喝,有說有笑。
悠閒自得的模樣彷彿小學生春遊,臉上看不到一絲悲傷。
雖然可能有些不敬,但是這也是現實。
掃墓,已經成了一個任務一樣的存在了。
全是責任,沒有感情。
特別是在年輕人的群體之中,什麼宗族,祖墳的意識已經越來越淡薄。
所以老一輩的人才會斷定,等到了張軟軟這一批人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之後,就沒有人拜山了。
眾人吃飽喝足,趕完下一個目的地。
這一站,有兩個墳。
一個是張軟軟的爺爺的爺爺。
一起來祭拜的還有另外幾戶人。
另一個是張軟軟的爺爺的爸爸。
現在只有張建國三兄弟會來祭拜。
所以,這兩個墳是父子關係。
按照習俗,眾人先掃父親的墳,再掃兒子的。
流程都是一樣的。
除草,擺貢品,燒紙。
順帶一提,燒的東西都是雙份的,比如兩套衣服,兩對鞋子,兩頂帽子……
因為都是夫妻合葬。
現在的墳,都是已經遷移過的了,以前分開葬,後來都合在一起。
拜完了爺爺的爺爺,另外幾戶人家便是撤退了。
留下張軟軟家三戶人繼續。
接下來的一座墳就是張建國三兄弟的爺爺,位置在第一座墳的前方十幾米。
這也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了。
只要是相鄰的墳,都要按照小輩在前,長輩在後的順序排列。
貢品的順序也是。
比如同一隻雞,必須先拜大的,再拜小的。
如果你因為路程順序問題,需要先拜小的,那麼就只能殺兩隻雞,這樣兩隻雞都只拜一次,就沒有順序之分了。
除草除草。
因為是張建國三兄弟的爺爺的墳墓,氛圍多了一絲嚴肅。
沒有像之前拜太公那樣,嘻嘻哈哈就把活幹了。
氣氛就這樣有些沉默著,結束了這次的拜山。
而此時已經中午十二點多了。
眾人開車回清平村。
回到家門口,發現門口停著四臺車,隔著大門還能隱約聽到屋裡傳出交談聲。
張軟軟知道,不是進賊了,而是姑媽她們回來了。
姑媽,就是張建國的姐姐和妹妹們。
因為下午還要去給張軟軟的爺爺,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