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令諸葛亮悲痛不已,稱“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也讓後主劉禪放聲大哭,追贈其大將軍、順平侯等。這一情節展現了趙雲在蜀漢的重要地位以及眾人對他的敬重。
郝昭守城:郝昭以三千兵馬堅守陳倉城,面對諸葛亮的雲梯攻城、衝車攻城、挖地道等多種進攻方式,他沉著應對,指揮士兵用火箭燒雲梯、用葛繩飛打衝車、掘重壕橫截地道等,使得諸葛亮二十餘日未能破城。這一情節突出了郝昭的軍事才能和守城的堅定決心。
姜維詐降:姜維向諸葛亮獻計,送詐降書給曹真。曹真輕信了詐降書,派費耀領兵出城,結果中了姜維的埋伏,費耀自刎身亡,曹真也兵敗散逃。這一情節展示了姜維的智謀和曹真的輕信,也為後續的戰爭局勢帶來了新的變化。
4. 經典詩句:“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這首詩高度讚揚了趙雲的勇猛、智謀以及對蜀漢的忠誠,肯定了他的歷史功績和崇高的地位,表達了後人對趙雲的敬仰和讚頌之情。
5. 經典典故:
兵強馬壯:東吳在石亭之戰大破曹休後,諸葛亮準備第二次北伐,此時他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正要出師。“兵強馬壯”原指軍隊實力強,富有戰鬥力,後來也比喻其他的隊伍力量強大。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該成語不是在第97回首次出現,但這一回中諸葛亮上表出師,繼續為北伐事業努力,進一步體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種為國家、為理想不懈奮鬥、奉獻一切的精神成為了諸葛亮的代表性品質,也被後世所傳頌。
二、《〈三國演義〉第 97 回: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權謀紛爭與命運變幻》
《三國演義》第 97 回,以其波瀾壯闊的情節和複雜多變的人物關係,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三國時期風雲變幻的畫卷。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深度解析這一回目,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命運的無常。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這一表述揭示了諸葛亮堅定的北伐決心和不懈的努力。在周易哲學中,“表”可以視為一種外在的形式,代表著人們對目標的追求和表達。諸葛亮的再次上表,體現了他對興復漢室的執著信念,即使面對重重困難,也毫不退縮。這種堅持和決心,正是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體現。他不斷地努力,試圖改變命運的軌跡,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而“破曹兵姜維詐獻書”則展現了戰爭中的智謀與策略。姜維的詐降書是一種巧妙的計策,透過欺騙和迷惑敵人,達到破敵的目的。在周易中,“變”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事物的發展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姜維的詐降正是對這一哲學思想的運用,他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形勢,巧妙地運用智謀,改變戰爭的局勢。
另一種表述“諸葛亮再上表伐魏,破曹真姜維詐降書”同樣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諸葛亮再次上表伐魏,顯示了他對統一大業的執著追求。這種追求既是他個人的理想,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周易中,“時”與“位”是影響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諸葛亮正是在合適的時機,做出了伐魏的決策,試圖推動歷史的程序。
同時,“破曹真姜維詐降書”中的“詐降”再次體現了智謀的重要性。在戰爭中,敵我雙方相互算計,運用各種手段來獲取勝利。姜維的詐降不僅是對敵人的一種欺騙,也是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抗爭。在周易哲學中,“命運”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人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命運的走向。姜維的詐降,正是他在命運面前的一種主動選擇,試圖為自己和蜀漢爭取更多的機會。
在這一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