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了西川局勢的發展。
主要人物:
劉備:此回中展現出他既有仁義的一面,又有謀取西川的野心和果斷。他聽從龐統的計策,成功奪取涪關,在對待降卒的問題上也表現出一定的寬容,以收攏人心。
龐統:足智多謀,識破了楊懷、高沛的行刺計劃,為劉備奪取涪關立下大功。他給劉備提出的上、中、下三計,體現了他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戰略眼光。
黃忠:作為老將,勇猛善戰,在魏延中伏時出手相救,展現出其重情重義的一面。並且在與魏延爭功的過程中,也積極表現,想要為劉備立功。
魏延:性格急躁,急於立功,違反軍令提前出兵,導致中伏。但他也有一定的智謀,後來設伏活捉冷苞將功補過。
劉璋:性格懦弱,優柔寡斷,雖有忠臣勸諫,但仍未能識破劉備的意圖,最終導致涪關失守,雒城被圍。
經典詩句和典故:
經典詩句:“一覽無遺世所稀,誰知書信洩天機。未觀玄德興王業,先向成都血染衣。”此詩是後人感嘆張松之事。張松欲獻西川給劉備,因書信被其兄張肅發現而致全家被斬,詩句表達了對張松行事不慎導致悲慘結局的感慨,也暗示了西川局勢即將因劉備的行動而發生重大變化。
典故:此回中紫虛上人預言的情節可視為一個典故。紫虛上人寫下的八句言語,充滿了神秘色彩,對西川局勢的發展似乎有著某種預示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氛圍和傳奇色彩。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涪關與雒城之戰》
在《三國演義》第 62 回“取涪關楊高授首,攻雒城黃魏爭功”中,一場充滿智謀與勇氣的戰役在歷史的舞臺上展開。這不僅是一段扣人心絃的戰爭故事,更是可以從周易哲學的深度進行解析的精彩篇章。
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相互作用、變化與平衡,這些理念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首先,我們來看看“取涪關楊高授首”這一部分。劉備應劉璋之請駐軍葭萌關抵禦張魯,看似是雙方的合作,但實際上卻是一場權力的博弈。這就如同周易中的陰陽兩極,表面上看似和諧共處,實則暗潮湧動。
張鬆通劉備之事敗露,被劉璋斬全家,這是局勢的一個重大轉折。在周易中,這種突變可以被視為陰陽失衡的表現。張松的計劃被打破,劉璋的決策導致了局勢的進一步緊張,雙方的關係從原本的微妙平衡走向了破裂。
而劉備與龐統商議後決定依中計行事,假裝回荊州,引楊懷、高沛來送,這一計策充滿了智慧與謀略。在周易中,這可以看作是順應時勢,利用陰陽變化之機,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龐統巧妙地利用了楊懷、高沛的心理,使其落入陷阱,就如同陰陽相互轉化,將敵人的優勢轉化為自己的勝勢。
楊懷、高沛的被擒殺,象徵著陰陽消長的結果。他們的失敗,是因為沒有順應局勢的變化,沒有看清劉備一方的謀略,最終成為了這場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
接著,我們轉向“攻雒城黃魏爭功”這一情節。劉璋派劉璝、泠苞、張任、鄧賢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形成了對劉備的頑強抵抗。這就如同周易中的陰陽對抗,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黃忠、魏延爭著去破冷苞、鄧賢之寨,展現出了人性中的競爭與進取之心。在周易中,這種競爭可以被視為陰陽之間的相互推動,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競爭,才能激發人的潛力,推動事物的發展。
魏延違反軍令提前出兵,中了埋伏被圍,黃忠趕來相救。這一情節體現了周易中“剛柔相濟”的理念。魏延的急躁與衝動導致了他陷入困境,而黃忠的穩重與果敢則使他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相互補充,共同應對危機。
之後魏延設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