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啦!咱可得認真對待這藥材。來,咱一起去給病人瞧瞧。”師徒二人走出書房,來到院子裡。只見一箇中年男子正捂著腦袋,唉聲嘆氣。
“這位大哥,咋啦?”李時珍關切地問道。
男子苦著臉說:“頭好疼啊,都快疼死了。”
李時珍讓男子坐下,開始給他望聞問切。他仔細觀察著男子的面色和舌苔,又用手指輕輕按壓著男子的額頭,口中唸唸有詞:“嗯,看來是外感風寒所致。”
然後,李時珍對學徒說:“徒兒,取些假蘇來,咱們給這位大哥試試食療。”
學徒趕緊跑去廚房,端來了一碗熱騰騰的湯。李時珍接過湯,遞給男子,說:“別擔心,喝了這碗湯,保管你頭疼就好了。”
男子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去喝了下去。過了一會兒,男子驚喜地叫道:“咦?頭好像沒那麼疼了耶!”
李時珍得意地笑了,說:“哈哈,這就是假蘇的威力!不過,以後可要注意保暖,別再著涼了。”
男子連連點頭,感激地說:“多謝李大夫,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一切偏風(口眼歪斜),可以用青荊芥一斤和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將藥渣去掉三分之一,剩餘的三分之二曬乾後製成粉末。再用膏和末製成如梧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早晚各服一次,對偏風有很好的療效。
若是中風口噤,可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用酒送服,這便是“荊芥散”。
對於產後中風(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的患者,可將荊芥穗子微焙後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或童便送下。如果患者口噤無法吞嚥,可挑開牙齒灌入;若牙齒緊閉,則可透過鼻腔灌入。這種藥方有多個名稱,如“華陀愈風散”、“如聖散”、“舉卿古拜散”等。
此外,荊芥還能治療頭目諸疾,如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只需將荊芥穗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下即可。
當遇到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的情況時,可以使用“倒換散”。它是由荊芥和大黃等分為末製成的。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送下。如果是小便不通,可將大黃的用量減半;若是大便不通,則將荊芥的用量減半。
荊芥的功用十分廣泛,不僅能祛風解表、清熱散瘀,還能破結塊、消癰毒。李時珍稱讚它是風病、血病、瘡病的要藥,實乃當之無愧。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李時珍發現了野生薄荷的神奇功效。他觀察到一位村民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傷,李時珍迅速採摘了一些薄荷,嚼碎後敷在傷口上,村民的疼痛很快就緩解了。
李時珍回到家中,仔細研究了薄荷的藥性,發現它不僅能解毒,還能治療感冒、頭痛等疾病。他將這些發現記錄在《本草綱目》中,並在書中詳細描述了薄荷的生長環境和採摘方法。
後來,李時珍的薄荷療法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藥物。
李時珍在郊外的小溪邊發現了一片薄荷,那葉片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他用手指蘸了點露水,輕輕地聞了聞,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就連周圍的空氣都似乎變得清新了。
一位路過的農夫看到這一幕,好奇地問:“李先生,這薄荷有什麼用啊?”李時珍笑著回答:“這薄荷能清熱解毒,還能緩解疲勞,是個好東西啊!”
農夫聽後,立刻採了一些帶回家,準備給家裡的老人試試。李時珍看著農夫的背影,心中暗自高興,又為《本草綱目》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資料。
張大娘的丈夫患上了頭疼病,李時珍立刻取出《本草綱目》,找到了薄荷的篇章,對張大娘解釋道:“您看,這薄荷味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您的丈夫正適合用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