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有何不同?”一位身穿錦衣的貴族好奇地詢問李時珍。李時珍笑著回答:“風痺者,多因風邪襲表,氣血不暢,如手腳麻木,關節疼痛;而風溼者,則是溼氣與風邪相兼,多有腫脹。”
說著,他拿出了一株藥材,“這是獨活,祛風除溼,對風痺有奇效。”貴族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李先生真乃神醫也!”李時珍謙虛地笑了笑,“治病救人,本就是醫者的職責。”
李時珍穿著樸素的長袍,正與一位老漁夫討論著\"水波紋\"。老漁夫說:\"大夫,這風溼的痛就像被水鬼抓了一樣,難受得很吶!\"李時珍一邊記錄,一邊笑著回答:\"老人家,您這比喻還挺形象,不過別怕,我這有一味藥,叫‘獨活’,專門對付這水鬼!\"
他拿出一本破舊的《本草綱目》,翻到‘獨活’那一頁,詳細解釋道:“這獨活,味辛、苦,性溫,能祛風除溼,通痺止痛,對您的風溼有奇效。”
老漁夫聽了,眼睛一亮,連忙問道:“那這藥怎麼用啊?”李時珍微笑著說:“您可以用獨活泡酒,也可以煮水喝,或者直接敷在患處。”老漁夫連連點頭,感激地說:“多謝大夫,我這就去試試。”
李時珍在山間採集藥材,忽遇一位行商捂著膝蓋痛苦地呻吟。他上前詢問,得知此人患有風痺。李時珍耐心解釋風痺與風溼的區別,風痺多由風寒溼邪侵襲關節所致,而風溼則更側重於溼邪。
他拿出自己研製的“祛風勝溼湯”,並詳細介紹了其中的藥材功效。行商喝下湯藥後,疼痛明顯減輕,對李時珍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