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馬車緩緩駛向芙蓉園之際,途徑延興門、城門口之時,李世民與李佑意外發現中郎將常何正與一位青年才俊對坐於酒肆之中,暢飲言談。李世民忽生雅興,命車隊暫停,便攜李佑步出車廂,轉身吩咐長孫皇后先行回芙蓉園。
二人走近常何的桌前,常何尚未來得及反應,其對面之人已察覺到異樣,疑惑地望向李世民與李佑,問道:“二位尊駕光臨,不知所為何事?”隨著酒精的微醺,青年也漸漸察覺到了二人身份的不凡,而常何呢,聽了青年的話轉頭望去,臉色驟變,正欲起身行禮,卻被李世民那溫和而帶著笑意的聲音打斷:“老常啊,莫非是被家中賢妻管束得太嚴,連在家中小酌一杯都不得安寧?”
常何聞言,先是一愣,反應過來是李世民為了掩蓋身份,他也就順著,隨即笑逐顏開:“二哥說笑了,我這不正是逃避家規嘛。你得多替我在嫂子面前美言幾句啊,讓她去家裡和你弟妹說說,哪有大老爺們兒連在家喝口酒都不自由的道理。”說罷,他又轉向李佑,笑道:“哎呀,小五侄啊,快過來同坐。”
常何雖地位顯赫,卻對李世民言聽計從,猶似當年玄武門之變時的忠誠衛士。他得以善終,連李治繼位後亦對其敬愛有加,關鍵在於他深知如何抉擇方能安享餘生。
入座後,李世民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對面的青年才俊,笑問常何:“老常,這位小兄弟是?”常何一邊為李世民斟酒,一邊介紹:“這是我的摯友馬周,外地來的才子,目前寄居我家。二哥,我跟你說,我這兄弟可是真有兩把刷子的。”
李世民聞言,目光更加專注:“哦?當真如此?”他細細端詳馬周,此人並無特別之處,卻透著一股書生特有的溫文爾雅之氣。李佑在一旁傾聽李世民詢問馬周的過往,得知馬周因遭遇不公而赴長安尋求機遇,李世民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
“既然小兄弟目前尚無著落,”李世民轉頭對常何說,“明日你帶他來我這裡,我考考他的學識。”常何聞言,眼眸一亮,驚喜交加地答應下來。待送走了李世民與李佑後,馬周好奇地問:“常大哥,那兩位究竟是何方神聖?你為何對他們如此恭敬?”
常何笑著為馬周斟滿酒杯:“馬老弟,你的好運來了。明日你自會明白一切。來,哥哥先祝你前程似錦。”馬周雖一臉茫然,但念及常何的好意相助,便不再追問,繼續與常何把酒言歡,只是一邊喝酒一邊猜測。
歸途中,李世民向李佑問道:“你覺得那馬周如何?”李佑笑道:“他還需社會的磨礪。之前尚算可造之材,但還需認清社會的本質。若想加入朝堂,就必須認清自己是否具備那份資質。”
李世民點頭贊同:“嗯,不知為何,我第一眼就看好他。今日交談下來,他談吐不凡,確實可造之材。不急,慢慢來,多鍛鍊鍛鍊再說。”
李佑默不作聲,心中卻盤算著馬周的過往與未來。馬周以其卓越的吏道才能,從寒門書生一步步晉升至大唐宰相之位,其官宦生涯中始終與李世民保持著緊密而融洽的關係,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佑深知,人才若想為己所用,必須展現出真才實學。但他並不急於求成,因為朝廷正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大唐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思想已漸顯滯後。他們大多遵循李世民的決策行事,鮮少能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這並非說他們不勝任官職,而是大唐的步伐太快,他們有些跟不上了。若只求穩定無過,尚可應付;但李世民需要的不僅是穩定,他擁有李佑給予的自信與遠見——他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因此,他不斷尋求新的英才以助大唐騰飛。
回到芙蓉園時,園內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李佑的親弟狗蛋也學會了爬行。然而每當李佑呼喚“狗蛋”,換來的總是陰妃的一頓“揪耳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