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疾步上前,與蔡邕並列。
“蔡公,小子昨日回去後,也是盼著今日能與您一道,行此壯舉啊!”
蔡邕聞言,更加開心,笑著拉他入廳,廳內大案上,文房四寶整齊列陣,宣紙泛光、墨香幽幽。
“德然吶,昨日應下此事,我夜裡可沒閒著,琢磨先選哪些典籍開篇合適。”蔡邕邊說邊走向案桌,手指輕叩《論語》《詩經》等經典。除此之外,尚有法家的兩本經典,《韓非子》《商君書》。
“這些書,受眾頗廣。也是學子們的必讀書目,能最快顯出印刷之功。”蔡邕對劉彥說道,“這四本經典,是我挑出以為可以率先印刷的書目。德然以為,有何不妥麼?”
“老夫畢竟儒生,不太懂得法家的學說。德然也算是博學,老夫或許有些不當之處,德然可以儘管指出。”
劉彥聽聞蔡邕所言,微微皺眉,目光落在那幾本典籍上,沉思片刻。
“蔡公著實用心良苦。只是小子斗膽,思忖著這《商君書》,或可暫且擱置,先行印刷《論語》與《韓非子》為宜。”
見蔡邕面露疑惑之色,劉彥稍作停頓,繼而侃侃而談。
“《商君書》著重於法家變革圖強之法,多論及秦國變法諸事,諸如農戰之策、軍功爵制等項。商君之法,正是秦得以一統六國的根本。”
“然而商君之法,太過酷烈。書中有些言語,也不合我大漢行政之法。”
“相較而言,《韓非子》博採法家眾長,集法、術、勢三家為一體。學子研讀,可窺法家思想精髓全貌,上助朝堂卿士明晰治國方略,下啟民間賢能悟處世之智。比之商君書,還是要好上不少。”
“再者,《論語》乃孔聖人所留,滿是儒家精華教誨,是儒學之本源。此二者,一為道德規範典籍,一為法家治世精要,相得益彰。”
“小子淺薄言語,望蔡公指教。”
劉彥言罷,目光殷切望向蔡邕,拱手靜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