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儉風塑世風,玄宗思治道(1 / 2)

小說:屈尊登門 作者:周公成子

在歷史的浩瀚星空中,唐玄宗李隆基宛如一顆閃耀著獨特光芒的星辰。他在開元前期和中期執政時展現出了相當清明的統治。他於開元時期的前期和中期秉持著極為節儉的生活方式,其消費觀念節儉之至。這一方面源於他內心的主觀意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武則天之後、他奪取權力之前,唐代陷入了一段政治混亂的時期。在那政治的混沌之中,國家自然難以成為富庶、繁盛之邦。故而,當李隆基登上權力的巔峰之後,他渴望憑藉節儉的消費觀念開闢出一片勵精圖治的新天地。他的節儉,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不僅在個人生活的細微之處熠熠生輝,更是在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宏大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已解決糧食問題,但李隆基的內心仍如湖面被風吹皺。他深知民以食為天的深刻道理,然而治理天下絕非如餵雞餵豬那般簡單。若天下人食不果腹,必然會引發天下大亂。遙想秦始皇的橫徵暴斂,楊廣的荒淫無道,百姓在飢餓中掙扎,最終揭竿而起。可以說,“吃”是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基礎的基石。若要讓百姓持續吃得飽且吃得好,興修水利需耗費工費,維護邊境安寧離不開軍費,再加上維持政府運轉、滿足皇家日常消費等一系列開銷。一言以蔽之,治國必須要有財富的支撐,否則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想到此處,唐玄宗李隆基不禁長嘆了一口氣。他的祖母武則天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人,他的伯伯李顯是個被妻子管得死死的“妻管嚴”,花錢也毫無節制,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則是個強勢的花錢大戶。然而,在這些大手大腳的親人當中,唯有武則天懂得賺錢之道,其他人都只是一味地斂財罷了。

賺錢與斂財,雖然最終目的都是填滿自己的錢袋,但其中的差別卻如同白晝與黑夜。打個比方,就像那羊身上的羊毛,會賺錢的人如同智慧的牧羊人,在剃掉羊毛、擠了羊奶之後,不忘給羊兒喂上鮮嫩的青草,以待來年繼續收穫;而斂財之人則像貪婪的惡狼,剃掉羊毛、擠了羊奶之後,便殘忍地將羊宰殺,把羊皮賣作衣料,羊肉當作食物。從短期來看,斂財者或許能夠暴富,但此後便斷絕了持續的收入來源。唐玄宗李隆基明白,只有那些懂得賺錢的皇帝才能成就國泰民安的盛世,而只知斂財的皇帝只會將天下帶入大亂之境,這是一條治國的金科玉律。既然暫時找不到生財之道,那就從省錢開始做起吧。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開元初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將這一傳統如同火炬一般高高舉起。他以身作則,首先下令關閉所有皇家織錦坊,後宮之中,華貴的衣物和玉器被禁止穿戴,宮人們的衣服縫了又補,補了又補。一時間,從唐高宗時期便開始盛行的崇尚華麗之風,如同潮水一般漸漸退去。節約與浪費,就像冰與火,唐玄宗李隆基對浪費深惡痛絕。

有一次,李隆基看到幾個衛士將吃剩的食物隨意丟棄,頓時怒髮衝冠,竟命手下當庭打死這些鋪張浪費的衛士。衛士們嚇得面如土灰。好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憲及時相勸:“節約糧食是為了養活更多的人,陛下怎能為些許剩餘糧食而殺人呢?”唐玄宗李隆基與大哥之間情誼深厚,當年太子之位便是大哥主動讓給他的。看在大哥的面子上,衛士們的性命得以保全。此事經小道傳播開來,滿朝文武紛紛開始厲行節約。

然而,日常開銷的節約畢竟只是九牛一毛,唐玄宗李隆基仍在苦苦思索如何節省更多的錢。他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在帝國上下掃視,試圖找出那些白吃白喝之人。忽然,他的目光如同閃電般鎖定了寺院。自隋朝起,佛教便在東土大地流行開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寺廟中長大,楊夫人獨孤伽羅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到了唐朝,儘管道家盛行,但佛教的地位並未降低。玄奘西遊帶回經書,那甄選譯經僧的盛事成為當年國內最熱鬧的文化大事。唐李家與佛教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李世民最愛的長孫皇后,小名喚作“觀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