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滿腔熱忱,迫不及待地要張開雙臂,扞衛您那至高無上的聖德。”言罷,吳道子似一隻歡快輕盈的小鳥,翩翩起舞,口中高呼萬歲,那聲聲祝福,就像溫暖的春風,衷心祈願陛下福壽綿長,如那屹立不倒的不老青山,歲歲安然無恙。
唐玄宗李隆基聞此,心中仿若照進了暖陽,甚是欣慰。他凝視著吳道子所畫的鐘馗,那鍾馗竟如從自己夢中走出一般,栩栩如生,仿若有靈。這哪裡僅僅是一幅畫呀,分明是上天降下的祥瑞象徵,是能驅散陰霾的璀璨之星。李隆基龍顏大悅,對吳道子的畫藝讚不絕口,當即賞賜他一百兩銀子,又鄭重其事地命人將這幅鍾馗像懸於龍榻之旁。奇妙的是,自那之後,唐玄宗李隆基便不再被噩夢糾纏。他滿心歡喜,賜鍾馗“鎮宅聖君”、“萬應之神”的尊號。隨後,唐玄宗李隆基還命吳道子再繪數幅鍾馗像,賞賜給朝中重臣。
唐玄宗李隆基深知這幅畫的價值,他命令畫工以這幅像為模板,立即吩咐有關部門奉旨行事。這些部門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迅速將吳道子所畫鍾馗捉鬼圖鏤版印刷,連同此圖由來因果,大量刻制,廣頒天下,朝廷賺了一大筆收入。他們希望每一個大唐的子民都能擁有這樣一幅神奇的畫,讓大家都在歲暮除夕時貼在家門上,“以祛邪魅,益靜妖氛”。
從此,每至年末除夕之日,老百姓們總會滿懷著崇敬與期待之情,將鍾馗像恭恭敬敬地貼於家門之上。這一風俗宛如一顆擁有頑強生命力的種子,在悠悠歲月的長河中深深紮根、萌芽,繼而茁壯成長,代代延續,生生不息。每一扇張貼著鍾馗像的門後,都蘊藏著一個家庭對平安與幸福的殷切向往,那鍾馗像恰似一位默默無言卻堅毅無比的守護者,庇佑著每一個家庭遠離邪惡的叨擾,使其盡享安寧。
春節之時,鍾馗是守護家門的神靈,而端午之際,他又化身為斬除五毒的天師。正因如此,五月初五投江的屈大夫並不孤單,鍾馗的英魂與之相伴。鍾馗作為萬應之神,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能賜福於人,亦能招財進寶。在諸多門神形象裡,鍾馗的身影赫然在列,畢竟他身為鬼王,有捉鬼之能。人們將他的形象貼於門上,為的就是辟邪驅鬼,護佑闔家平安。從風水角度而言,這便是呼形和象之妙。
吳道子自從為皇帝畫了那幅著名的《鍾馗捉鬼圖》後,他的名聲更是如日中天。而在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除了沿襲傳統掛艾草菖蒲之外,家中還要懸掛鍾馗像,這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習俗。艾草菖蒲的清香與鍾馗像的威嚴相互映襯,共同構成了端午節獨特的文化氛圍。那畫中的鐘馗威嚴猙獰,持劍斜顧,呼之欲出,取其辟邪驅鬼之意,寄託了人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每一個懸掛鍾馗像的家庭,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遠離疾病、災禍,迎來平安、吉祥。
自此,鍾馗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民間閃耀。民間百姓將鍾馗奉為鎮宅驅邪之神,代代相傳,延續至今,鍾馗就像一座巍峨的神山,守護著每一戶人家的平安。這種願望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在黑暗中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