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情韻深婉的相思歌(3 / 4)

蕩子從戎十載餘”,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徐徐展現在讀者眼前。在這秋夜的清風明月之下,一位女子獨自沉浸在對遠征丈夫的苦苦思念之中。那清風,似輕柔的撫摸,卻無法慰藉她心中的孤寂;那明月,灑下清冷的光輝,更映照出她形單影隻的淒涼。這般借“清風明月”以寫離思的手法,巧妙而含蓄,不禁讓人想起古詩人筆下“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意境。同樣是美好的時光,卻因愛人的離去而變得悽苦。這裡雖非春朝,卻也是一個令人沉醉的秋晚,一個“清風明月”的良宵。然而,這良辰美景對於獨處的人兒來說,卻只是徒增悽苦。“十分好月,不照人圓”,恰似那女子心中的哀怨,明月雖美,卻無法照亮她與丈夫團圓的道路。這種表達離思的方式,在古典詩詞中屢見不鮮。王昌齡詩云:“送君歸去愁不盡,可惜又度涼風天。”那愁緒如涼風般縈繞心頭;而到柳永詞中則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相較之下,王維詩中的情感表現更為蘊藉不露,宛如深山幽谷中的清泉,潺潺流淌,卻又悄然無聲地滋潤著讀者的心田。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一別竟是十來年,“相思”之“苦”猶如黃連,在女子的心中蔓延。然而,詩中女子的苦衷又何止於此。“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這兩句運用逆挽手法,恰似一把神奇的鑰匙,引領讀者跟隨女主人公的回憶,踏入十年前那一幕動人的生活戲劇之中。或許是在一個長亭前,那送行的女子面對即將入伍的丈夫,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最終化作一句深情的叮嚀:“當大雁南歸時,書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囑”三字,飽含著女子對丈夫的無盡牽掛與期待,而“數附書”的要求,更顯其盼望之急切。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讓讀者的想象在更廣遠的時空裡馳騁。這一逆挽手法,不僅讓故事充滿了張力,更使得“苦相思”三字的韻味更加深細,耐人尋味。

末兩句看似只是簡單的送別場景重現,實則字裡行間迴盪著更為豐饒的弦外之音。特別將“歸雁來時數附書”的舊話重提,猶如一顆璀璨的寶石,蘊含著無盡的深意。那征夫去後,是否真的如女子所盼,頻有家書寄來,以慰藉她的寂寥呢?恐怕未必。在那個時代,郵遞條件極為不便,最初幾年或許音信尚多,可往後就難以預料了。久不寫信,有時並非是無情,而是提筆之際,千頭萬緒湧上心頭,卻不知從何說起,乾脆作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更何況,還有諸多意外情況可能導致音書阻絕。可見,女子舊事重提,絕非無端。“苦相思”三字,背後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心酸與無奈,恰似那深不見底的古井,讓人忍不住想要探尋其中的奧秘。

進一步比較類似詩句,岑參《玉關寄長安主簿》中寫道:“東去長安萬里餘,故人何惜一行書”,張旭《春草》雲:“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岑、張二人的詩句同樣道出了親友音書斷絕的怨苦心情,但表達得較為直截了當。而王維的詩句則猶如一條蜿蜒的小徑,只提叮嚀附書之事,音書阻絕的意思卻表達得相當曲折,怨意自隱然不露,猶如那含苞待放的花朵,將情感的芬芳悄然蘊藏在花瓣之中,更具含蓄之妙。

此詩藝術構思的巧妙,主要體現在“逆挽”的精妙運用上。它宛如一位高超的魔術師,將平凡的故事變得跌宕起伏,充滿懸念與魅力。然而,整首詩讀來卻只覺其平易親切,毫不刻意,如一位老友在耳邊娓娓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正是詩藝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表現,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韻味無窮,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感受著那深深的相思之情。

場內席間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夫人、進士、文人墨客等三千多人,以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