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對黃祖可謂是咬牙切齒,但由於劉敬的地盤阻隔,他也不能去攻打黃祖報仇。
“吳侯,並非真攻,劉表只需陳兵於長江之上,做出要攻江夏的姿勢,便可震懾黃祖,黃祖畏懼,就會向劉敬求援。屆時我們亦達到了目的。”
孫策聽了大喜:“子衡此計可行,好,就這麼辦。諸位還有其他破敵之計否?”
張昭站了出來:“吳侯,此戰對我軍不利,我軍自去年攻廬江、皖城敗退以來,又在丹陽與劉敬大軍大戰數月,大軍早已疲憊不堪,非一兩個月休整就能恢復……”他猶豫了一下,似乎有難言之隱。
“我自知是如此,但劉敬率軍打過來,我又豈能示弱?子布,你跟隨我已有幾年時間了,有話直說便是。”
“我以為吳侯可派使者,向劉敬求和。”
“求和?”孫策臉上露出怒容:“求和乃是示弱,我孫策征戰數年,從未示弱於誰,此有損我的威名。且,從目前戰事來看,劉敬正準備一鼓作氣,攻打於我,豈會輕易答應求和?”
張昭既然提出求和,自然有他的想法:“劉敬兵力不過略強盛於我軍而已,雙方交戰近一年時間,其大軍亦是疲憊,若劉敬想強行進軍,攻破吳郡,亦非易事。”
“剛才子衡所說之計若成,劉表威懾長江,壓迫黃祖,可使黃祖恐慌,屆時黃祖必會向劉敬求援,使劉敬兵力受到牽制。曹操佔據了徐州,使得淮南在西面、北面受到曹操的威脅,此亦牽制了劉敬的兵力。換而言之,劉敬的壓力並不小。”
“劉敬乃愛惜名聲之人,其在淮南大災之時,收攏百姓,足以證明。今他得朝廷任命,為揚州牧,吳侯不如向劉敬臣服,奉其為揚州牧,可使劉敬緩進軍,我軍亦獲得喘息之機,還請吳侯慎重考慮。”
“什麼?你讓我臣服於劉敬?”孫策沒想到張昭會提出這種主意,他氣得額頭上都起了青筋:“子布,你跟隨我幾年時間,當知我之志向,天下之大,我自當創一番基業,豈會臣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