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又一屯田之才(1 / 2)

小說:穿越三國江哲 作者:五火

“你想引薦此人?既然能入你之法眼,想必此人才華非凡,那我自然是要見一下。你把人帶來便是。”

“此人就在皖城,姓國名淵,字子尼,我依稀記得兩年前,在找到崔元樸之前,太守苦於沒有屯田之才,似乎曾說過這個名字。”

“原來是國淵國子尼?”劉敬心中大喜,如今他治下三郡,屯田乃是首要,但光靠崔質一人,已是力不從心。

“果然太守知道此人。”

“他現在在哪?我親自去請他。”

“太守放心,人我已經帶來了。”

“哦,那趕緊帶進來。”

過了一會兒,魯肅就把國淵帶了進來。

劉敬起身相迎:“久聞子尼大名,今日得見,真乃幸事。”

“太守過譽了,太守開倉放糧,救淮南數十萬百姓,已傳頌天下,今日我能見太守,乃三生有幸。”劉敬一聽,心裡別提多高興了,自己近百萬石糧食,看似花費不少,但收穫也是非常可觀。

光名譽上的收穫就讓他獲益匪淺。以前招攬人才,都要親自出馬,現在人才會自動送上門了。以前要費盡口舌,用誠意打動人才,現在幾句話就能搞定。

“哈哈哈哈,子尼師從鄭大家,學識淵博,我聽聞子尼擅長農事,兩年前就曾想過去招攬子尼先生,可能當時不知先生在哪。”

“子敬曾說過此事,我還以為是客套話,原來竟是真的,太守真是厚愛了。”國淵行了個禮:“然,太守用崔元樸,此人乃崔子真後人,亦是一名能臣。”

“崔元樸替我在豫章屯田,在我治下,屯田乃首要之事,光靠崔元樸一人,已是獨木難支,若是子尼願為我效力,我無憂矣。”

國淵並不急著表態,而是站了起來:“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又無粟者,弗能守也。先漢晁錯寫《論貴粟疏》,以此為觀點,頗有見識,然晁錯終是一介文人,不懂農事,只會紙上談兵。”

“先漢之時,一位名為泛勝之的人,曾言‘夫谷帛實天下之命’,太守能如此重視農事,正應了此言,乃百姓之福,此將來必是太守征戰天下之根本。”

“泛勝之?”劉敬似乎沒聽過此人的名字,一時感到疑惑。

“太守不知此人,也不足為怪,此人精通種植之事,成帝時曾為議郎,督三輔種麥,此人種麥的本事,可謂是爐火純青。後來,他曾著一書,為《泛勝之書》十八篇,十幾年之前,因受戰亂之困,我避戰到了遼東,曾在機緣之下讀過此書,並盡學其書中所載知識。”

“我曾想以所學知識,傳於百姓,使百姓懂得耕種,抵抗災情,提高收成,只是天下之人,雖注重農事,卻不注重農事技藝,真是讓人苦惱,後來我聽聞太守在淮南救濟受災百姓,便以為太守必會重視此事,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這泛勝之如此厲害?其種植之法還能抵抗災情?”

國淵想了想:“泛勝之曾在關中種麥,與江淮相比,關中雨水要少些,按《泛勝之書》十八篇所載,可使用區田法,以畝為率,令一畝之地,長十八丈,廣四丈八尺,當橫分十八丈作十五町……”

國淵開始詳細地解釋所謂的區田法是什麼。劉敬壓根就聽不懂,有好幾次都想中途打斷他,但看到他興致勃勃,也不好意思去打斷。就這樣,國淵他滔滔不絕,講了差不多兩刻鐘時間。

“太守,這《泛勝之書》十八篇共載禾﹑黍﹑麥﹑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種作物的種植之法,實乃世之瑰寶。只是此書原是乃竹簡,儲存不易。”

“我聽魯子敬說太守在豫章有印刷之術,可將書籍拓印,我想,太守可否拓印此書,將其流傳後世,造福天下百姓。若太守能答應我,我願為太守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