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印刷後再裝訂成冊,發放到各州郡,各郡又傳給各縣,因其每旬日發一次,可稱為旬報。”
“旬報?”阮瑀沉吟一番:“如此倒是方便了,以往的文書就一份,傳達的過程中常有丟失,且也不可能傳到各郡縣,只是派人口口相傳,如此訊息常常被曲解。若是如州牧所言,印刷成小冊子,每縣一小本,倒是真的能把訊息傳達到各縣,各縣也不會曲解文書的意思。只是,州牧這恐怕要費很多錢糧吧?”
“哈哈哈哈,要是真每縣一本小冊子,那自然成本不低,但一開始哪有那麼多訊息,頂多幾張紙就夠了,日後普及了印刷術,才能做到每縣一本小冊子。”
“可是,南昌很多事務都是直接下達到各郡,州牧如此傳遞公文或訊息,恐怕要用大量的人去跑各州郡,去一趟又得數日甚至數月才能回來,日後州牧的領土越來越大,有些郡縣極為偏遠,所需之人恐怕會越來越多,州牧恐怕得需要一支數千的隊伍,才能完成此事。”
“元瑜說到重點了,若是此事專門由南昌來安排,那麼我只能在南昌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去跑各地傳達訊息,可還有個問題是,從南昌傳達訊息到各地,倒是方便了,那麼各地傳達訊息到南昌?我久思之下,想到了一個辦法,我稱之為邸報。”
“邸報?和剛才旬報有什麼不同?”
“確切地講,邸報是種制度,旬報是邸報這種制度中發行的訊息的集合。”
阮瑀聽了,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透徹。
劉敬接著說:“邸報的做法是這樣的,各地以郡為單位,在南昌建一機構,稱之為駐南昌辦事處,例如廬江駐南昌辦事處、淮南駐南昌辦事處等,稱之為邸,這些各地辦事處只需收集南昌的訊息,定期傳回各郡,又將各郡的訊息,定期傳回到南昌。近的可每十日一送,例如廬江、丹陽、淮南等水陸交通便利的,遠的可一個月一送,例如會稽或荊南四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