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盡洪水,終於有一天,大水衝破了息壤的避障,而且因為積蓄許久,比上一次還要猛烈地撲向了人族聚居地。
這一次,人族竟是死傷比之第一次還要慘重。
帝堯聽聞訊息後,立刻將重華派出去巡視,重華來到受災地一看,只有比報告中更慘的,而鯀也後悔不已。
重華看到人民失去親人,流離失所,全是因為鯀的治水不力,加上鯀還是他共主之位的有力競爭者,於是向帝堯請命,說民情激憤,需要一個交代。
這個交代,就是鯀的性命了。
帝堯忍痛應允,重華便將鯀斬於羽山。
鯀雖然死了,但是水災卻一直遺留下來,年一次,總會有洪水來臨,帝堯一直在努力,只是總也無法完全將水患平了,成為他的一大憾事。
帝堯年歲漸大,精力不如以往,他想將共主之位禪讓給重華。
只是身邊的人都反對,希望他把位置傳給丹朱。
帝堯教育他們,當年帝嚳也是一意孤行,傳位給了帝摯,然而帝摯無道,治下民不聊生,最後還是被趕下了臺,可見推舉共主,不能以關係親密論。
他是親身經歷過的,所以萬萬不希望兒子最後落得那樣下場。不如現在傳位給重華,以後丹朱也能受他照顧。
帝堯為了減少大家的反對,還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重華,讓他成為了自己的女婿,這樣也當得半子。
帝堯禪位於重華,後稱帝舜,帝舜即位後繼續在水患上下功夫。
只是帝舜好像也沒有什麼治水的天賦,別的地方倒還好,治不了水患,只能依照笨辦法,每到水患之時,叫百姓背井離鄉,避開洪水,待到洪水退去,再回去。
如此過了幾年,因為雨水豐沛,水患竟然又嚴重起來。
此時,帝舜聽說有水患的某處,出現了一個年輕人在治水,還頗有成效。
帝舜大喜,將這個年輕人招到都城來,要細細問過,若是這個年輕人的治水之法可靠,那麼就可委任他為臣子,專門治理這困擾了人族幾十年的水患了。
見到了年輕人之後,帝舜問及其家世。
年輕人自稱名禹,乃是顓頊帝后代,父鯀。
帝舜於是一驚,鯀正是被他斬殺,沒想到還有一子,長大後竟也與其父一般去治水了。
治水又不是什麼好玩的職業,可見禹是為了父親的遺,他的父親因治水而死,可以說死在帝舜手下,卻也可以說是死在水患。
帝舜再問禹的治水之方,禹自幼就在看父親的工作筆記,瞭解治水之法,此時換換敘來,說自己從父親的治水之方中總結改良,他認為,堵不如疏。那一地水患有所減緩,正是因為他帶領當地人民用了疏導之法。
帝舜心中猶豫再三,最終還是覺得天下為重,將這個面對自己時有些冷冰冰的年輕人封為司空,總攬治水之事。
禹在都城待了一段時間,去見了自己父親的老同事契。
契看到禹也頗為感嘆,“你父親當年奔波治水,其實是一心為民,奈何……唉,如今你既繼承父業,希望你能成功,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告訴我。”
禹恭恭敬敬地說,“我聽聞司徒大人的兄弟夋、太一曾考取天庭公務員,而且夋大人精通八卦推演,太一大人也十分精通掌火之道,我希望能拜謁他們,一是討教一二,二是當年我父親輾轉從太一大人處得到息壤,後來丟失在洪水之中,我在外檢視天下河道時找了回去,便要請他還給天庭。”
契把禹帶去見夋和太一,雖然契已經是一把白鬍子的老頭了,但是他們兩個因為修道的原因,看上去還是二十多的青年,和禹都差不多大。
禹把息壤還給了太一,又向夋討教,希望他能幫自己推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