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裡也會出現這個場景嗎?”
“所以佛像為什麼那麼大?”
像徐新月這樣認識導演的,在影院要張貼的海報時,也是一臉眩暈地問:“這又是什麼科學技術?”
“哦……有模型也有繪製的啊。模型注意比例就行了,太小的話可以用透鏡協助拍攝。還有就是在玻璃板上畫好景物,拍攝的時候,連著實景和畫的景一起拍攝下來。演員表演時只要注意遠近關係、透視,看起來就很真實了。”紀霜雨給徐新月稍微解釋了幾句,更多的說了徐新月也不懂,讓他知道真沒在妙感山造飛船就行了。
以道具組的寫實畫像功底,在影片和海報上看,還真是渾然一體,極為真實。這個場景出現的時間不算特別長,可花了他們許久去實驗、製作,力求在簡陋的技術下做到最好。
放在現代,電腦上渲染就行,擱現在,還真廢了不少精神,這些物理特效技術未來人多少懂一點,奧特曼打怪獸也有類似的技術嘛。
“真乃奇觀!”徐新月喃喃道,“故事就發生在這上面嗎?”
“不是。”紀霜雨淡淡道,“因為這個鏡頭花錢最多,所以用來做海報。”要全都是這樣的景,也不是不可以,但這部電影可能要做個三年了……
徐新月:“……”
不過一張海報,觀眾已然炸了,華夏觀眾恨不得拿放大鏡看每一棟建築,討論其中細節,尤其特別關心那個種植塔,畢竟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
但無論如何,看到海報後,同胞們是不必再擔憂《鏡花水月》的特技不夠強了。
至於國外的觀眾,他們也看了報紙刊登的妙感山原來的景色,除了討論海報本身透露出來的訊息,還要議論一下片名。
鏡花水月,華夏成語,翻譯出去難免少了點原味,各國版本不一,因為紀霜雨經常使用華夏式的暗喻,也導致很多忠實影迷開始學習華夏文化與語言。這次連片名都是華夏成語,他們自然有得討論。
如此熱烈情形,實在是從前影片上映未有過的全民期待之景,連海報都能研究出花兒。要知道,這還是個並不太重視海報,導致日後人們連原圖都看不到,只能想象的時代。
到了開票的前一天晚上,更有人帶著鋪蓋去票房外睡覺排隊了。
無論放在哪個年代,粉絲就是有這麼熱情!這時候的名角演戲,那便是下雨下雪也有堅持排隊買票的呢。為了最早看到《鏡花水月》,他們樂意睡大街。
因為崑崙書局還舉辦了買書摸電影票的活動,所以排隊的不止是電影院,書店竟也排起了隊……正常渠道買不到票,大家就想來撞撞運氣。
……
華夏時間五月十五當日,因時區不同,大家觀看時間無法完全相同,但好在通訊不如後世發達,不必擔心提前被劇透。
京城、巴黎、紐約、柏林……
無數影迷湧入各個城市的影院。
阿納托爾導演在沒有拍攝工作的時候都住在鄉下老家,他也打算進城去看電影。
他這裡有三張票,是他簽約的電影公司送的,大齡未婚的光棍阿納托爾決定帶著自己父親和母親去觀看這部自己那位未見面的良師益友的最新作。
“我要去鄰居家炫耀一下,他們說買不到首映的票。華夏影片啊,我很喜歡,雖然好像只看了兩部……你看看,這是我買的華夏畫,在市場買的,他們說剛剛下船。”阿納托爾的父親拿著難得的電影票,囉嗦地念叨了一大通話。
阿納托爾無心理會,滿腦子想得都是影片,因為這些日子都在思考紀霜雨所說的色彩敘事。
“你在想什麼?”母親推了推阿納托爾,“還在想你們那什麼彩色好,還是黑白好,有聲好,還是無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