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3 / 5)

有輕視之心。

他們說話的地方在親王國正門對面的正殿裡,兩丈高的臺基,二層建築,名字是薛崇訓自己取的“風滿樓”,取於“風雨欲來風滿樓”之意,不過大夥並不知道出處,因為這句詩是晚唐的詩……眾人只當是這樓上是個敞殿通風原因。

正殿二樓是敞殿,四面通風就像一座大號的寬闊亭子,居於樓上視野寬廣,周圍的桃花林、一排排垂柳、人工河、石橋近收眼底,還有一些的廊廡房屋是親王國官吏的辦公之處。這園子確實是修得漂亮,不過比起以前太平公主府的奢華還是不夠,裡面的廊廡明顯比較小,屋頂也多用普通的青瓦綠瓦。因為薛崇訓自己不怎麼在意府邸的繁華,炫出來的富貴都是虛的,於是只使用者部調撥的預算修,當然修不了多大。唯有這座正殿修得古樸大氣引人神往。

薛崇訓坐在敞殿的軟塌上,做出一副很認真傾聽的表情聽著張說等人說話,他身上的衣服照樣是紫色大科,雖做了親王也沒服黃……連姓李的親王都不能穿黃|色,因為唐朝天子認為赤黃(赭黃)和太陽相似,太陽又是天子的象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遂下令赤黃不能亂穿。到了唐高宗時,皇帝恐黃|色與赭黃相混,乾脆下令官民一律禁止穿黃。

而坐在這裡的官兒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員,官服也是紫顏色的,乍一看去大夥穿的衣服都差不多。

說話最多是張說。正值變法的準備階段,變法又是他主持的,自然談的最多的就是那事兒了。

“高宗時朝廷也曾在天下十六道設都督府,但那時國內兵源主要出自折衝府,平常沒常備兵,都督府自然無兵可控,同時也沒起到監察地方官員的作用。所以到頭來都督府幾乎成了擺設,地方軍政大權仍然在刺史、長史之手。都督府倒成了累贅,變成安置失勢官員的好去處,正因這些沒有作用又未裁撤的衙門,才使得咱們大唐的官制越來越臃腫……”張說侃侃而談。

竇懷貞也很配合地插了一句:“裁不掉不是?誰願意幹那得罪人的事!”

張說道:“咱們說變法,又沒說吏治。既然裁不掉,變法也無需增設新的衙門,把都督府改一下,讓他們掌兵就行了。有鑑於折衝府兵源不足,這次變法的意圖便是防止外重內輕的武備狀況,有必要擴大官健規模,由都督府地方駐軍。”

薛崇訓聽到這裡,腦海裡頓時就浮現出了諸如“節度使”、“軍閥割據”等詞兒。以前他想增大節度使權力,為的是在隴右發展勢力;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太平忽然退出權力場,他被推到了中央的風口浪頭……

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要乾的事兒自然就不同。現在他坐到了中央,當然就不願意看到地方坐大了,制衡方是他的立場。

本來對於穩固中樞的權力來看,府兵制是最好的兵制,因為在府兵制作為主戰兵力情況下,無事時大軍不能集結,自然就沒條件形成軍閥,無法威脅京師權力。可是每當一個王朝發展成熟之際,伴隨而來就是土地兼併,自耕農會越來越少,導致府兵兵源戰鬥力每況愈下……唐朝還算好的。

薛崇訓的設想就是藉口改變這種士人都知道的現狀,來達成控制長安兵權的目的。他的主要目的當然不是強國強兵,爭權奪利才是重點。沒辦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從張說的言論看來,張相公也是充分領悟到上方的意圖的,薛崇訓一聽他一副為國為民的論調,心裡就忍不住一陣歡快。

不過在要緊的地方薛崇訓還是提醒道:“給都督府兵權,同時也要防止尾大不掉,讓他們專心掌兵,決不能染指地方衙門的財政和稅賦……”

張說抱拳道:“晉王所言極是,我等理應想到此中關節,變法時須得反覆斟酌。”

這時劉安又說起了賦稅變法,雖然變法還在準備階段,尚未正式頒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